當好改革促進派和實幹家(評論員觀察)

陳 凌

堅定改革決心和信心,增強推進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當好改革促進派和實幹家

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地方出現企業追加投資的“二期現象”“三期現象”,引人關注。

江蘇揚州廣陵區食品產業園,揚州中福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決定上馬二期項目,累計總投資超10億元;江西九江經開區,投資13億元的江西生益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項目正加速推進;湖南婁底經開區,合資企業華安鋼寶利高新汽車板加工有限公司追加投資建設第三期項目,新建一條新能源汽車激光拼焊門環生產線……項目投資“接二連三”,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啓示?

“因爲這裡的營商環境對企業很友好”,江西鑫海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的話,道出了追加投資的關鍵。營商環境之於企業,如同空氣、水和陽光之於生命。營商環境越好,市場信心就越穩,企業幹勁就越足,經濟發展也就越有活力。重大項目投資“接二連三”,彰顯發展活力,也體現各地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成效。

營商環境並非抽象的概念,而是體現在服務企業的一件件事項上。縱觀投資“接二連三”的地方,人人重視營商環境、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時時處處都講營商環境,濃厚氛圍讓項目落地快速便捷;許多幹部當好“服務員”,積極服務讓企業如沐春風。也正是這樣的努力,推動營商環境改革向縱深發展,提振了企業再投資的信心。可以說,“接二連三”,既印證着“改革是發展的動力”這一道理,也折射着各地幹部“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幹家”的擔當作爲。

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深化改革衝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的過程,需要不斷攻堅克難。爲了讓項目投產跑出“加速度”,一些地方的黨員幹部以“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態度,幫企業趕進度、搶速度,並全流程跟蹤項目進展;有的親身體驗“走流程”,找堵點、摸痛點,讓服務更高效;有的靠前作爲,變“被動受理”企業訴求爲“主動問需”……這深刻啓示我們,哪裡的幹部勇於向難處攻堅、往關鍵處挺進,不斷提升工作效能,哪裡的營商環境就會更優,哪裡就能搶抓更多發展機遇。敢於擔當,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正是“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幹家”的內在要求。

從服務一家企業,到服務一片企業;從一家企業追加投資,到一片企業“接二連三”,營商環境的優化,背後有幹部作風的提升,也有制度層面的創新。在“特斯拉速度”背後,有這樣一個故事:通過服務特斯拉上海工廠,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新產業和科技創新處,總結出一套“特斯拉服務模式”——從企業感受出發,圍繞項目實際發展需求,突破一些固有框架,讓制度圍繞創新轉、服務圍繞企業轉。“臨港新片區一體化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啓用後,聚焦工程建設領域的全生命週期申報、審批和信用管理,努力實現100%最多跑一次,100%行政行爲可追溯。在臨港,“特斯拉速度”逐漸成爲常態,越來越多企業從“頭回客”變成了“回頭客”。把深化改革攻堅同促進制度集成結合起來,加強制度創新充分聯動和銜接配套,進一步提升改革整體效能,這同樣是當好改革促進派和實幹家的題中應有之義。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優化營商環境,需要用好改革和法治兩個抓手。一項行政備案改革探索,彰顯改革與法治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係。近年來,四川成都將行政備案規範管理改革作爲“小切口”發力點,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提升行政備案規範化、便利化水平,進一步破除市場準入隱形壁壘。前不久,《成都市行政備案管理辦法》出臺,將規範行政備案經驗做法上升固化爲制度設計,其中事項精簡等企業普遍關心的多條建議被採納,爲企業帶來了更多獲得感,增強了經營主體的信心。當好改革促進派和實幹家,就必須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以法治助力提信心、穩預期、促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無論是提升投資經營便利化水平,還是清除市場壁壘,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都應堅持向改革要動力,也都需要以釘釘子精神抓改革落實。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增強改革定力,持之以恆、久久爲功,持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方能讓“接二連三”的故事不斷上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敢於擔當、善於作爲,困難就能一個個克服,問題就能一個個解決,改革便能做到“蹄疾而步穩”。而這,呼喚着更多黨員幹部堅定改革決心和信心,增強推進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當好改革促進派和實幹家。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2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