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筆最高1000萬,湖北出臺“人才貸”激發創新活力

近日,《湖北省科技人才貸工作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將有一批科研一線人員成爲湖北“人才貸”的受益者。

傳統模式下,企業想要獲得貸款,大多憑藉廠房抵押或研發專利作爲貸款憑證,但不少初創企業資產輕、規模小,想要獲得融資受限較多。“人才貸”可有效破解科技型初創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實施方案》提到,擬對湖北省內科技型中小企業或成立時間在5年內的種子期初創期科技企業的科技人才個人或科技人才所在企業提供低門檻、低成本的信貸產品。貸款額度爲單筆科技人才貸款原則上不超過1000萬元(含)。同一企業有多個人才符合條件的,該企業科技人才貸款總額原則上不超過1000萬元(含)。科技人才貸款額度可與企業創新積分貸款額度疊加。貸款期限原則上爲1-3年,對於小微企業可無還本續貸。

同時,開展人才分級授信。依託數據服務平臺,根據科技人才貸人才評價指標體系,藉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建立科技人才評價大數據模型。按照科技人才的類型、產業領域、創新創業階段等分層分類分級量化科技人才金融價值,引導金融機構給予科技人才不同力度的授信支持。

建立貸款風險共擔機制。《實施方案》規定,各地應將科技人才貸款風險補償納入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範圍,並適當提高科技人才貸款風險補償比例。單筆500萬元(含)以內,補償比例爲80%,合作銀行承擔20%的貸款本金損失風險和全部利息損失風險;單筆超過500萬元的,分段進行分擔,其中超出500萬元額度部分補償比例爲50%,合作銀行承擔50%的貸款本金損失風險和全部利息損失風險。

湖北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人才貸”是爲了引導資本向人才集聚,目前已有“青創貸”“科創貸”“小額創業擔保貸款”“科擔人才貸”等21款“人才貸”產品。今年上半年,湖北金融機構發放人才貸款59.7億元。此外,湖北還在探索“人才積分貸”,依託湖北科創企業“智慧大腦”平臺,對人才指標進行評分,進一步幫助人才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今年8月發佈的《湖北省科技金融質效提升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到2026年末,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獲貸家數在現有基礎上增長70%,貸款餘額年均增速達到20%;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顯著增加,佔全省上市公司的比重超過50%。

不只是湖北,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國內多地都相繼推出了各類“人才貸”。比如,青島自2019年首度推出“人才貸”政策以來已經歷多次修訂,最新版的政策將每名高層次人才的信貸額度從1000萬元提升至2000萬元,每個企業的最高貸款額度也增加至6000萬元,更好滿足了人才和企業的需求。

深圳推出“中銀鵬城人才卡”,持卡人個人最高可獲2000萬元,公司最高3000萬元的專屬人才貸。持卡人還可享受人才專屬融資、全球出行貴賓廳、全球跨境服務、尊崇生活禮遇、高端子女教育等多樣化增值服務內容。

專家認爲,“人才貸”通過提供金融支持、降低融資成本、加快審批速度等措施,對人才創新活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激發了人才的創新活力,促進了各地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