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這基因」吃藥易過敏 北醫開發LHS系統助醫開處方

臺北醫學大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臺灣藥害救濟案件年年攀升,爲了讓民衆安全用藥,臺北醫學大學與國衛院美國密西根大學合作,開發「學習型健康照顧系統(LHS)」,協助紀錄並提供事先評估及處理模式,讓醫師精準開立處方,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

目前通過藥害救濟給付的前十大案件,皆是病人用藥後,發生嚴重皮膚不良反應。臺北醫學大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表示,臺灣患者抗癲癇藥carbamazepine後,最容易發生不良反應,這是因爲國人帶有HLA-B*1502基因所致。

carbamazepine引發的最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爲「史蒂文生—強生症候羣」(Steven-Johnson Syndrome, SJS),約10%臺人受到基因影響,發生的機率西方國家的5到10倍,是未帶有該基因者的1300倍,但這些都是在醫師開立處方前,先做好基因檢測就能避免。

李友專說,LHS就像一個隨時可更動的大型資料庫,內容包含了什麼樣的病人術後可能有發生後遺症風險、如何提高心肺復甦術成功率等,一旦將資料庫連結到原有的警示系統上,系統就會依病患資料,跳出可引發的藥害問題供醫師參考。

目前北醫體系中的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已率先導入LHS,院方首先針對36種藥物的藥物基因體學進行研究臨牀試驗,包括抗癲癇藥carbamazepine、抗痛風藥allopurinol等,蒐集醫療準則、醫師經驗及患者資料,建置標準模式供各大醫療院所參考使用,可望確保藥物療效並降低藥害反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