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史前館轉型 館長張善楠退休

史前館館長張善楠3月初退休。(史前館提供)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張善楠退休,自100年8 月到106年2 月擔任史前館館長5年7個月,任期內適逢兩大變動,一爲101年5月20日由教育部改隸文化部,二爲館務經費由於改隸及中央政府統刪政策致每年大幅縮減;同時也正逢各界對史前館服務大衆功能不彰的批評。

張善楠上任後,先恢復中英語雙語期刊「南島研究學報Journal of Austronesian Studies」;邀請前館長中研院臧振華院士任主編、世界著名南島考古學者澳洲Peter Bellwood教授任榮譽主編;責成同仁建構卑南遺址國際學術中英文網站,將發掘及研究資料公佈於網站,廣泛供國內外各界參考。

近期則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跨越黑潮:臺灣沖繩海路船隻製作及航行實驗計劃」。他並推動史前館第一次自辦海外巡迴展,亞洲背兒帶文化特展104年於紐約石溪大學及紐約臺灣書院展出,並將於106年於印尼及馬來西亞展出;並規劃『荷蘭人在臺尋金特展』赴歐洲巡迴展,『原住民生活美學展』至紐西蘭及澳洲巡迴展。

由於家有唐氏症特殊小孩,自己也領有視障手冊,張館長非常重視弱勢族羣的文化參與需求,任內除每年辦理東南亞文化志工培訓班(共計84場次)及文化月DIY 活動(共計25場次),並辦理手語特約解說員培訓,視障者文化參與口述影像研習、史前文化地景定向闖關視障者教育活動,獲臺東縣政府頒發105年度「友善身障者空間」績優單位。

由於館址地處偏遠、館藏文物又偏冷門,張館長於103年開始帶領同仁規劃以資通訊數位科技來打造一座『全智慧博物館All Smart Museum』,104年以「漫遊在史前和現代的交界雲端整合計劃」獲行政院科技計劃,105年完成設置智慧電子票券系統、智慧行動導覽系統(含2項AR裝置及1項手機遊戲)、常設展廳智慧互動裝置(臺灣島的誕生立體投影等9項互動設施)、數位文創資源加值網、考古文物3D資料庫等;106年將陸續進行「全館空調品質智慧調控」及「雲端數位展櫃」的建置。計劃期程105~108年(經費一億三千萬元)完成後,將使臺灣博物館界對數位科技的運用,從偏重展示的互動.擴增到包含票務、金流、服務、文創開發推廣、及智慧綠節能設施的全智慧博物館。

張善楠接任館長後,史前館「購票入館人數」和「全館營運收入」每年持續成長,前者由100年9萬8千人增至105年14萬人,後者由100年730萬元增至105年1300萬元;立法院審106年度文化部館所預算時,史前館爲少數沒有被要求「增加營運收入」的博物館。 任內並增加卑南遺址村實體篗及AR數位復建工作,併力推公共參與的文物造景藝術,以提升卑南遺址公園的豐富度及吸引力,增進卑南遺址公園傳播公共考古知識。至於南科分館籌建工作。因應實際文物數量激增,調整南科分館樓地板面積由14210平方公尺增至18470平方公尺(維持建館總經費不變),將歷經前三任館長之南科分館建館案於102年獲行政院修正通過,並於103年開工,預定106年底完工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