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嘉林中國景泰藍色彩第一人

被譽爲中國景泰色彩第一人的戴嘉林。(元素藝術提供)

戴嘉林,《花鳥牡丹瓶》,2015。(元素藝術提供)

戴嘉林,《金玉滿堂鑲玉景泰藍》,2014。(元素藝術提供)

根據專家研究,「銅胎掐絲琺瑯」類的掐絲藝品約在13世紀末由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土,後幾經文化融合與發展,迅速的形塑出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併成爲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璀璨的明珠-景泰藍。

元素藝術總經理陳進益指出,景泰藍是中國最著名、製程最特別的金屬工藝品之一,它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在銅製胎型上掐出各種圖案花紋,然後把琺瑯質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經燒製、磨平鍍金等過程燒製的瓷器。其外觀晶瑩潤澤,光彩奪目,而琺瑯質的釉色均肥洽與銅絲巧掐的絕美圖形完美融合,相互爭豔。

陳進益說,學術界公認明代景泰年間此種工藝技術達到最巔峰,製作工藝品最爲精美,故後人稱這種瓷器爲「景泰藍」。2014年在北京舉辦的APEC送給各國領導人的國禮四海昇平」就是景泰藍賞瓶,由此可見它尊貴與華麗的藝術代表性

一件景泰藍 十件官窯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戴嘉林被譽爲「中國景泰藍色彩第一人」,他首創的「垂繞式裝飾法」不但充滿生命力,更達到以形寫神的靈魂創造層次。戴嘉林在作品色彩的運用上特別講求整體調性和美感,乃緣於科班出身打下的底蘊。1961年戴嘉林進入北京工藝美術學校就讀,在寫意花鳥畫師從萬硯北趙紋等大師;書法研究以臨摹田世光俞致貞等純真的藝術風格;色彩寫生獲得穆思齡老師的親自指導;素描速寫則深受朱玉成的影響。這些名師巨匠們讓他在校學習期間的理論和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戴嘉林1979年前都在北京市琺琅廠從事景泰藍掐絲、點藍等工藝的生產工作。戴嘉林認爲「掐絲」是景泰藍藝術品最有代表性且獨具個性、特點的工藝技巧,他曾說學習掐絲工藝要從初級的粘地兒碼鱗、掌握銅絲的性能開始,到掐活、粘活表現各種紋樣,這些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一點一滴的刻苦學習。短短几句話深刻表達出戴嘉林這位景泰藍大師對一生志業的嚴謹與熱愛。

的確,景泰藍堪稱是中國工藝美術中製程最爲繁複的門類,一件作品需經過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共108道工序,並在800度高溫下至少進行10次的入火淬鍊,方能成器。此外決定造型的制胎、裝飾花紋的掐絲;華麗色彩的配料;輝煌光澤的打磨和鍍金等,都需要精湛的工藝與絕佳的審美觀。故此具鮮明的民族風格和豐富文化底蘊的藝術品,自古即有「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的美譽。

戴嘉林被評爲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工藝代表性傳承人,除作品取材創新、風格多樣,並曾多次選爲國禮與榮獲各級工藝美術大展金獎外,1979年後近十年間擔任北京市琺琅廠技工學校美術老師,培養不少新生代技術人才,推進景泰藍生產技藝的提高和發展。

戴嘉林經典作品《金玉滿堂》

陳進益以戴嘉林的《金玉滿堂鑲玉景泰藍》爲例指出,此款是景泰藍鑲玉藝術品的經典之作瓶身的上下部分均爲高檔白石,中部爲傳統手工藝銅胎掐絲景泰藍。他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瓶字諧音象徵平安,而圓形瓶身寓意着圓滿、順心,該作品將景泰藍和高檔玉石結合在景泰藍工藝品上絕對是高層次的創新,頗具收藏價值。

《金玉滿堂鑲玉景泰藍》在瓶身的正反兩側分別以仙鶴金魚爲主體,陳進益說中國人常以「鶴壽」做爲祝壽之詞,也有將品德高尚的賢能之士稱爲「鶴鳴之士」;而金魚悠然的嬉於水蓮之間,彷彿姿態萬千訴說對生命的熱愛,對恬淡悠閒生活的嚮往,怡然自得。在雙鶴游魚、蓮花及各種代表吉祥如意雲紋巧妙結合下,把世人對塵緣中的諸多期待與美好投射在作品中,也讓《金玉滿堂鑲玉景泰藍》成爲戴嘉林晚期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