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無障礙空間 柯文哲:北市陸續規劃19處共融式公園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爲了讓有特殊需求的身心障礙孩童也能享受在公園遊玩權力臺北市政府去年底開始推動「共融遊樂設施」,市長柯文哲24日一早在內湖區碧湖公園舉行成果發表會,除了表示去年起設置的8處共融式遊戲場所將陸續完工,更宣示今年將再投入2800萬預算做11處,親子館未來也將提供共融式親子服務。另外,未來更規劃邀請居民家長及孩童討論,選址規劃一個大型的共融式遊戲場。

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科科長廖秋芬表示,公園處每年都會固定汰換公園遊具,未來淘汰公園遊具將會朝共融式遊具規劃,讓一般小朋友可以玩、身障小朋友也可以玩,盼未來在全臺北市打造所有小朋友都可以玩的公園。

柯文哲表示,共融式遊戲場是能讓所有人共同遊玩的環境,包括無障礙、安全、適用不同對象的遊樂設施、具備互動性特徵。未來公園裡的遊具,不僅要安全,更要讓所有人能一同參與,讓一般孩子和特殊需求的孩子在遊戲場當中,認識彼此的不同,進而擁抱差異,欣賞彼此。

柯文哲表示,大家都希望小朋友在德智體羣美均衡成長,而不只是智力成長,另外還有體力訓練、人際關係的相處合作,這些很多都要透過遊戲的過程學習,所以聯合國公約還特別將孩童的遊戲權列入保障;但很多遊戲場一般的身障孩子無法進入,因爲根本沒有無障礙設施,所以有共融式遊樂場概念,就是希望所有孩子甚至大人,都可以一起玩耍。

柯文哲強調,爲了達到共融的目的,所以就必須具有簡單、安全、可及性及多元等特色;他表示,希望未來臺北市的遊樂設施都能達到共融式的目的,「Play for all」就是市府努力的目標

至於大型的共融式遊樂場規劃,柯文哲表示,預算都編好了,就選一個大型的公園全面改成共融式遊樂設施公園,未來就2月11日將透過公民投票大家來建議選址。他強調,市府的優點是快,但不一定準,如果由民衆來建議,方向就會比較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