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休憩場域 北港滯洪池加種上千顆樹苗

打造特色休憩場域,雲林縣北港滯洪池加種上千顆樹苗。(本報資料照片)

打造特色休憩場域,雲林縣北港滯洪池加種上千顆樹苗。(本報資料照片)

雲林縣北港滯洪池2021年8月完工後有效減緩北港、水林地區淹水情況,併成爲民衆運動休憩場域,但缺乏樹木遮蔭美中不足,第5河川局7日表示滯洪池定位爲多功能場域,有必要持續綠美化,因此將於9日舉辦植樹活動,請民衆共同來「植樹固碳」,打造充滿綠意的滯洪池。

北港鎮與水林鄉因地勢低窪,居民飽受淹水之苦,經濟部水利署因此規畫在縣道164線上的臺糖土地設置北港滯洪池,佔地37公頃,其中水域面積25公頃,搭配周邊山水環境與綠美化植栽,營造爲景色優美的人工湖休憩熱點。

第5河川局副局長吳明華表示,北港滯洪池土地原爲臺糖甘蔗田,因此並無既有樹木,施工其間已先種植部分樹苗與花草綠美化,本月9日將舉辦植樹活動,由嘉義大學、竹崎與楠西苗圃提供樹苗,再種植1400餘株喬木與灌木樹苗。

爲營造特色景觀同時兼顧生態環境,植栽過程將由專家學者及NGO團體指導,選定落羽鬆、水黃皮、苦楝、相思樹、大葉桃花心木等13種喬木,以及賽赤楠、臺灣樹蘭、厚葉石斑木、桂花、月橘共5種小喬與灌木。

吳明華說,北港滯洪池定位爲多功能滯洪池,兼具景觀、遊憩、運動、生態等功能,對於地方發展有極大助益,也是「與水共存」新形態治水思維的示範點。另外,藉由「植樹固碳」促動產業轉型,也是水利署目前的重點工作之一。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指出,北港滯洪池位於北港鎮與水林鄉交界處,1621年顏思齊來臺拓墾於水林登陸並設10寨,滯洪池便在10寨範圍內,配合河川局的植樹營造,將可呈現1處極具文化歷史特色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