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國際機場:世界級航空城輪廓初顯
秋日暖陽下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宛如金色鳳凰,振翅欲飛。其身側的臨空經濟區和綜合保稅區也舒展骨架,由藍圖變爲實景,迎接八方來客。
地面連通京津冀,空中連接全世界。2019年9月大興機場正式通航以來,這座“新國門”已成爲北京對外開放的一張新名片。
連續3年蟬聯“中國民用機場服務質量優秀獎”、保障旅客突破1.27億人次、航班起降超過98萬架次……短短5年,大興機場發展成績令人矚目。僅在今年,這裡就開闢了25條新航線,旅客吞吐量提前60天突破3000萬人次,超2萬名外籍旅客享受過境免籤便利。
機場流轉的是旅客、貨物、資源,借力機場而生的,還有一座拔地而起的航空城。北京市大興區委副書記、區長,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大興)管理委員會主任劉學亮說:“打造國際一流臨空經濟區、建設好首都新國門,是大興義不容辭的職責使命!”
今年是大興機場臨空區建設的第5個年頭。從機場選址就加入工作專班的蔡凌宇,如今已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大興)管理委員會規劃建設部副部長。他介紹,在機場周邊組團式發展臨空區,關鍵是做好空間和產業規劃、明確建設標準,“我們的產業規劃做了4輪,經歷多輪推演”。蔡凌宇和夥伴們親手設計出這個區域的未來,並見證其不斷髮展。2019年後,臨空區一步步伸展城市骨架,航空關聯必備產業相繼落地,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如今,航空樞紐正撬動新產業不斷涌現。在構建國際化產業體系方面,臨空區大興片區搭建了以生命健康爲主導產業,以航空樞紐和航空服務保障爲兩大基礎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爲補充的產業體系。
其中,在航空領域,臨空區大興片區依託民航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加快民航大學、航科院、適航審定中心等項目建設,在適航審定技術、安全數據管理與應用、空天地一體化等領域探索“中國標準”。在低空經濟賽道中,緊扣適航和安全主題,探索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推動構建“北京研發—河北驗證試飛”的產業鏈協同機制,賦能國家低空經濟發展。
“依託大興機場全球通達性和綜合保稅區的通關便利性,我們重點推進跨境電商、醫藥產品、航材貿易等產業聚集發展,引入順豐、京東、南洋等重大項目,建設了80萬平方米的物流設施,構建了創新、高效、便利的國際物流及供應鏈服務體系。”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大興)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滿羣傑說。
作爲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樞紐,大興機場也爲區域發展不斷注入動能。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員工寧玉風,見證了綜合保稅區的從無到有。2018年申報、2020年批覆設立,約1.9平方公里的綜保區(一期)於2021年底通過國家驗收,2022年4月正式通關運營,“一座新的城市拔地而起”。
目前,綜保區已建成保稅倉儲設施、研發辦公和標準化工業廠房約39萬平方米,目前已建成投運國際生物醫藥園、公共庫等載體。
優化服務方面,臨空區大興片區已全面承接196項市、區兩級行政權力,實現企業“登記即秒批、拿地即開工”,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擦亮“北京服務”品牌。不僅上線全國首個數據安全與治理公共服務平臺、京津冀地區首個新型國際貿易公共服務平臺——“京貿興”,更有7項京津冀協同發展、貿易便利化等領域實踐案例成爲國家和省(市)級最佳實踐案例。
“5年來,臨空區大興片區緊抓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機遇,全力以赴保障機場高效運營,國際大型樞紐機場作用加速釋放。”滿羣傑說,臨空區大興片區加速從打基礎向成規模轉變,初步完成骨幹路網、能源管網搭建,載體建設如火如荼,產業吸引力日益強勁,一座驅動未來的世界航空城輪廓已呈現在世人面前。 (經濟日報記者 楊學聰 韓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