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巍:中美關係出現企穩的機會視窗
名家觀點》達巍:中美關係出現企穩的機會視窗。(新華社)
北京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達巍18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峇里島參加G20峰會14日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在近幾年來中美關係經歷嚴重衝擊背景下,中美元首會晤向世界傳遞出積極訊號,國際輿論普遍感到「鬆了一口氣」。中美關係當然難以在短時期內改善,但停止下滑、減少對抗的希望增加。
達巍表示,本次會晤最重要的目的,顯然不是戰術層面的相關具體問題,而是在戰略層面把舵定向,並向世界發出穩定訊號。中美兩國領導人在會晤中都努力澄清本方的戰略意圖。在國際關係中,這種「戰略保證」行動是大國減少誤判的重要手段。拜登除了重申美方多次表示的「四不一無意」之外,還進一步表示美國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
習近平則表示中國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在臺灣問題上,中方既強調了原則底線,也展現了耐心與誠意;在烏克蘭問題上,既強調了要和平解決,也強調了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這些表述都在美國國內引起積極反應。
中國民衆可能認爲美方的表態與實際行動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這當然是事實。不過,推動對方作出表態,督促對方言行一致,這在國家間交往中有助於將分歧從戰略層次「降級」到戰術層次,有利於建立互信。
達巍分析,中國正在進入一個新政治週期,美國國內明年則沒有重大政治議程。理論上,明年中美關係存在一個企穩的機會視窗,以下幾方面值得關注。
第一, 兩國政府高層是否能夠有比較頻繁的甚至是機制化的交流。峰會上兩國元首確認了雙方增加高層交流的必要性。兩國官方交流短時間內雖很難回到過去兩國間存在近百個官方交流機制的狀態,但政府高層頻繁、常規和務實的交流無論如何也是必要的。
第二, 是否能就兩國交往的重大原則形成一套共識,建立戰略架構。50年前,中美兩國對世界的看法有重大差異,《上海公報》讓雙方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實現求同存異,推動了關係發展。今天中美沒有必要也很難再形成一個公報,但是對於國際秩序、兩國交往的基本原則形成共識,廓清差異,可以在雙邊關係中發揮「四樑八柱」的作用。
第三, 兩國能否就全球和地區問題取得務實成果。兩國元首在峰會上明確指示雙方團隊就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展開對話。中美需要儘快拿出若干合作成果,穩定雙邊,造福世界。
第四, 兩國是否能夠給雙邊關係裝上「安全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指出,兩國要爲中美關係增添正能量、裝上安全閥;美方也一再聲稱要給中美競爭裝上所謂「護欄」。兩軍交流能否恢復,雙方能否在危機規避和危機管理方面取得進展,能否商討新的軍事互信機制,都值得觀察。
第五, 人文交流能否恢復到疫情前水準。此次會晤,兩國元首都確認了人文交流對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中美關係的惡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嚴重阻礙了兩國人文交流,明年中美間航班是否能夠恢復正常,兩國間商務、學術界人士能否充滿安全感地正常旅行,能否打破兩國國內已形成的有關對方形象的「回聲室」,人文交流至關重要。
第六,美國國內部分政客是否會衝擊中美關係。元首會晤雖然給中美關係的穩定帶來希望,但這種希望是高度脆弱的。美國一些政客不負責任,及美國政治體制的政出多門、缺乏內部協調性等弊端,經常成爲影響中美關係的負面因素。明年美國國內是否會再次出現類似事件斷送中美關係穩定的期望,值得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