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臺灣-隻言片語說說我的臺灣行

今天回到宿舍,看到桌上正面圖案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白瓷嬰兒枕」的明信片,再看看上面的日期:2010年5月3日,才意識到,這張明信片再一次回到我手中前,已經整整旅行了一個月。跨越了兩岸的距離,再次回到我手中的它,邊邊角角皺得厲害。然而,無論如何,它到底是一個很有意義紀念,紀念那一段5天4夜在我的人生中也許不會經歷第二次的旅程

臺灣行惹來萬分豔羨

臺灣之旅,說實在,在我們同行的20個人心裡,早已期盼許久。我想這種期盼,臺灣同胞們未必能完全明白大陸現在赴臺旅遊只能跟團,而且價格不便宜,至少普通老百姓即便心中寶島有再大的好奇,也不容易真正將其付諸行動,這也是爲什麼出行前,每當我們和周圍的朋友同學提起五一假期要赴臺時,周遭人都會投來萬分豔羨的眼光。同行的一位朋友說的一句話,大概最能概括:「你們想想,連主席都還沒能親自踏足的地方,我們玩回來了,能不激動落淚嗎?」

還記得在臺灣的第3天,坐着地鐵捷運)的時候,我跟旁邊臺灣的夥伴說,「來這裡3天了,我還是感到很不現實。天啊,我竟然真的在臺灣了!」夥伴迴應:「真的有這麼激動嗎?」我答:「有過之而無不及。」

臺灣人說話柔情似水

回憶起這個旅程,就不得不談到我在臺灣之旅前後對臺灣人生活方式的認識差異

首先是說話語氣。大陸青少年對臺灣人的瞭解,其實大部分是通過臺灣偶像劇,曾經風靡一時的《流星花園》,後來的《愛情魔發師》、《敗犬女王》等,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充滿柔情,讓你不忍去拒絕他或她的要求。但我以前一直以爲那是偶像劇的緣故,此去臺灣才發現,臺灣人說話是真的柔情似水,甚至路邊攤陌生小商販,也讓人感覺,他們與你交談就像你的一個遠方親戚似的,叫你一開口和他講話就沒法拒絕消費

商家服務態度一等一

其次,在臺灣,隨處可感受的是一等一的服務態度。還記得和臺灣的夥伴去士林夜市逛街,在一家賣項鍊攤位前挑選了一會兒,中途被夥伴拉開了,她說,服務態度那麼差,看中了也不能在那兒買。我望着她,詫異了許久,那攤主有問必答,駐足許久沒有消費也沒有趕人的意思,只是語氣稍微冷了點,看我們把擺好的小飾品翻來翻去似有些不爽,卻也沒有表現出來。可是臺灣的夥伴堅決拉我離開,可見臺灣商家的服務態度把市民都給「寵壞」了。

但在臺灣買東西很難殺價,或者殺得不能太狠,臺灣夥伴說,商家其實也不一定非得要你買,他們開門做生意,投緣的談得下的就賣,不賣也行,一般不給殺價的。這點和大陸不同,在大陸買東西,普遍適用的殺價原則是「先砍一半,再砍一半」,否則大多數情況下你就虧了。

見識真正的垃圾分類

另一點讓我印象很深的是,臺灣的女生普遍化妝,從背著書包高中生到20歲出頭的年輕人,從路邊攤的阿姨酒店4、50歲的服務生。這一點跟大陸很不一樣,大陸的女生如非重要場合,是很少化妝的。大陸的女生到了大學畢業,可能都很少懂得化妝技術

臺灣人的垃圾分類意識也很強,在輔大開研討會的兩天,我算是見識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垃圾分類:午餐完畢,殘餘飯菜在一處,飯盒在一處,隨餐飲料盒在一處,分類井井有條,叫人不忍心打破這樣的乾淨整潔。

像這樣的差異還有許多。閒逛時一邊對比,一邊和身邊的臺灣及大陸夥伴討論,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