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半導體將反撲韓國 背後3大理由曝光

根據《財訊》報導,韓國今年上半年貿易逆差超過100億美元,創有史以來上半年新高,預料全年也會出現逆差;分析原因,除了進口的能源價格大漲外,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也平衡了雙方的競爭態勢。(圖/ 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報導,以出口爲導向的韓國,最近貿易收支看起來不太妙。總計今年上半年,韓國出口僅較去年同期增加15.6%,爲3503億美元,而進口則大增26.2%,達3606億美元,整體貿易逆差達103億美元,爲有史以來上半年的最高紀錄。

歸咎背後的原因,主要是俄烏戰爭導致原油、天然氣等能源和原物料價格飆漲。不過,相較臺灣今年1~5月原油進口值大增76%,仍有23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反觀韓國則從今年4月開始,已經連續3個月出現貿易逆差,這是14年來首見,顯示韓國還面臨其他問題。

韓國對中國出口 逐年趨緩

《財訊》分析,其中,最值得關注者,根據韓國關稅廳資料,5月韓國對大陸出口額爲134億美元,進口額145.8億美元,竟逆差11億美元,這是自1994年8月、近28年以來,韓國對大陸首見的貿易逆差,更是一大警訊。

分析韓國的出口對象中,最重要的市場就是大陸,2021年在出口占比達到25%,如果加上香港,則達31%;因此與大陸的貿易互動,也攸關韓國經濟表現。

《財訊》報導指出,韓國貿易協會的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指出,韓國銷往大陸的產品有80%以上是中間財,但自2013年起,韓國對大陸出口的增幅已經趨緩。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分析,2013年以前,大陸製造業擴大生產和出口,因此積極從韓國進口中間財等產品;不過,2013年之後,從韓國出口到大陸排名第1、2名的平板顯示感測器和汽車零組件,出口金額卻開始銳減,主因是大陸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了。

尤其,去年大陸進口中間財比2017年增加了50.3%,但從韓國進口的中間財卻只增加21.7%,顯示大陸進口產品已快速轉換爲技術高難度的產品,但韓國並未跟上。

目前,韓國對大陸最主要的出口品項是記憶體,但今年5月,韓國對大陸卻首見貿易逆差。韓國貿易協會北京支部指出,5月大陸出口到韓國的半導體金額比前1年同期大增40.9%,而韓國對大陸出口第1名也是半導體,但是出口成長率只有11%,這正是出現逆差的主因。

大陸半導體業 反撲韓國

根據《財訊》報導,韓國《中央日報》分析其中的結構,認爲近來大陸半導體業出現3大趨勢。第1是半導體設計技術逐漸提升。根據臺灣集邦公司調查今年第1季十大IC設計業者的營收,看到大陸的韋爾半導體首次入榜,該公司主要產品是CMOS(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影像感測器。大陸IC設計公司超過1600家,正因應多樣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