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兒叫他邢師傅——記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邢傑
來源:經濟日報
“邢師傅!”
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聽到這聲呼喊,一位皮膚黝黑、身背草帽的人立刻迴應了一聲。“喜歡大夥兒叫我‘邢師傅’,習慣了!”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邢傑笑着說。
對於邢傑來說,“邢師傅”不僅是個親切的稱呼,更是一個幹了30多年的職業。邢傑從內蒙古農牧學院畢業後,先後在烏蘭察布植保站、土肥站、推廣站和農技推廣中心工作。多年來,他始終不忘服務“三農”的初心,愛崗敬業、持之以恆,不斷提高農技推廣服務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隨着在崗位上幹出一項項業績,各種榮譽紛至沓來,邢傑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內蒙古“草原英才”等榮譽。他說:“這些榮譽是鼓勵,更是鞭策。我要繼續強化先進適用技術的示範推廣,創新市場化農技推廣模式,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
戴眼鏡的農民
“在農業技術推廣崗位上,我有責任使腳下的土地成爲豐收的沃土,結出累累碩果。”這是邢傑常說的一句話。
邢傑參加工作後,承擔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增產菌引進試驗和示範推廣”。“我主要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下鄉蹲點,幫助當地建立增產菌核心試驗示範點,並完成試驗技術報告和推廣工作總結。”邢傑告訴記者,那時的工作鍛鍊了他吃苦耐勞的意志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對農民的感情。
“鄉親們稱我爲‘戴眼鏡的農民’。”邢傑說,“我喜歡在田裡忙活,心裡踏實。”
邢傑曾在興和縣民族團結鄉大五號村蹲點,承包102畝水地小麥高產攻關田,並指導5000畝覆膜甜菜種植。他本着“播前培訓好、播時指導好、播後服務好”的原則,做到了科學整地規範、播種適時、澆水施肥和病蟲草防治及時有效。秋後測產時成績喜人:小麥平均畝產618斤、甜菜畝產5030斤。這不僅獲得農民的稱讚,還得到市裡的嘉獎。
邢傑心裡想的是農民,唸的是農業,裝的是農村,他一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農技推廣事業不懈努力。面對生產實踐中出現的複雜情況和難題,他也從不退縮。
邢傑告訴記者,多年前,烏蘭察布市開始大面積推廣覆膜栽培技術。他作爲烏蘭察布原農業局選派的50名科技人員之一,赴偏遠的察右後旗三井泉鄉蹲點。“這是烏蘭察布第一次大規模種植覆膜玉米,由於三井泉鄉處於積溫較低的後山地區,農民普遍認爲在那裡種玉米肯定成熟不了,牴觸情緒非常大。”邢傑介紹。
邢傑與村幹部依據當地實際積溫和土壤條件,及時制訂出覆膜玉米栽培技術方案,提出具體實施意見,並深入農戶家中一遍又一遍做工作,終於說服了農民。當年,邢傑在兩個村共承擔126畝覆膜玉米種植技術指導任務,取得畝產平均720斤的好成績。“第二年,當地農民種玉米的積極性大大提升。”邢傑說。
全天候的夥伴
邢傑不願坐在辦公室裡等農民來給莊稼問診,而是每天去田裡轉悠,主動幫每家每戶查看莊稼情況。每當接到農業技術方面的諮詢電話時,邢傑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仔細瞭解各種農田管理措施,剖析出現症狀的根源,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平時在辦公室很難見到邢傑的身影,他不是在示範基地,就是在農戶家中,每天都在奔波。”在同事眼中,這就是邢傑的生活常態。
在察哈爾右翼中旗科布爾鎮史家營村,雙豐種植合作社的3000畝耕地線條分明、平整如鏡。合作社理事長張金泉說:“長期以來,我們提高土地產量就靠大水大肥,但也帶來土地板結等問題。邢師傅向我們推廣菌肥、有機肥,指導我們節水灌溉,不僅使合作社的糧食產量得到提升,還改善了土壤性狀、提高了土壤肥力。”
張金泉告訴記者,2020年,雙豐種植合作社的馬鈴薯種植出現跑水等狀況,抱着試試看的心理,他給烏蘭察布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打了電話。僅僅過了一個多小時,邢傑就來到合作社的田間地頭,翻看土壤、檢查葉面……經過多次實地調研,邢傑幫助合作社解決了馬鈴薯種植難題。
在四子王旗庫倫圖鎮,邢傑走村串戶向農民傳授農技知識,指導農民科學播種、合理施肥、加強田間管理。“每次下基層培訓完,種植戶總有許多問題,我都耐心地一一解答,並在培訓後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邢傑說,農時誤不得,對個別一時解答不了的問題,他就記下來,隨後通過查閱資料和請教專家,爭取儘快給農民朋友一個答覆。“農民有所問,我必有迴應,每年都會新交十幾個農民朋友。”
如今,當地農民已經養成習慣,有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邢傑。無論多忙、多晚,邢傑都有求必應。農忙時節,他的電話更是成了農業熱線。邢傑總是嚴肅地說:“我本就是農民出身,對莊稼有感情,種地無小事,我還是要自己去看一看。”
爲了提高服務效率,邢傑還開始在視頻平臺發佈農技科普短視頻。他說:“現在一個解答問題的視頻發出去,就能讓很多人受益。”
邢傑深知,服務好“三農”還要不斷創新農業技術。邢傑帶領團隊承擔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重大技術協同項目“烏蘭察布市馬鈴薯綠色高效集成技術及其推廣應用”,指導有關旗縣圍繞馬鈴薯節水減肥增效技術,開展多項試驗示範內容,以完善馬鈴薯淺埋滴灌高效栽培技術。在這一過程中,他牽頭研發了“一種馬鈴薯淺埋滴灌新型輔助設備”,並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我們還不斷創新,探索建立農業科研試驗基地+區域示範展示基地+基層農技推廣站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鏈條式技術示範推廣服務模式。”邢傑說,烏蘭察布市已完成5萬畝馬鈴薯綠色高效集成技術示範推廣。其中核心示範片區6000畝,畝產馬鈴薯7520斤,增產率達15.7%。
多學科的專家
30多年來,邢傑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堅持向廣大農民傳授糧食作物高產高效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控等多項農業技術,工作範圍不斷擴大。
比如,病蟲害防控。在全國農業病蟲測報網烏蘭察布區域站工作時,邢傑連續3年堅守國家專業病蟲測報崗位,對黏蟲、草地螟、麥稈蠅、長爪沙鼠開展精準預測預報。邢傑還參與了當地主要農作物高產高效標準化栽培技術手冊編寫工作,負責蟲害部分。
比如,植保植檢。在烏蘭察布市大力發展溫室和大棚的關鍵時期,邢傑被借調到烏蘭察布市農牧局工作。作爲市級科技特派員,邢傑發現當地西芹在苗期出現大面積爛根,當即採集發病植株送到有關部門化驗,研究防治方法,有效控制了該病的蔓延。
比如,農技推廣。邢傑任烏蘭察布市土肥站站長期間,帶領科技人員先後承擔和參與了土壤墒情監測、馬鈴薯水肥資源高效利用、坡耕地抗旱保苗技術集成等項目。其中,邢傑承擔的國家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出身農村,邢傑對農業生產不僅有着深刻的瞭解,還對農民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他總說:“做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只坐在辦公室裡是不行的,必須把廣闊的田地作爲實驗場;只專注於書本理論是不行的,必須用實踐讓科研成果掛滿枝頭;指手畫腳、高高在上是不行的,必須與農民蹚泥過水成爲兄弟。腦子裡要有真知識,心裡要有真感情,只有這樣,纔是一個合格的、負責任的農技推廣工作者。” (經濟日報記者 陳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