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音亭推錫器展 臺南市文化局頒發「宮廟博物館認證」

臺南市長黃偉哲(右二)20日頒發宮廟博物館認證給祀典興暨宮暨大觀音亭,並參觀廟內的錫器展。(程炳璋攝)

臺南市祀典興濟宮暨大觀音亭20日舉辦錫器藝品展,拿出50多件宗教禮器中的錫器文物展示,錫工藝師楊蕙如打造一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錫器對聯,捐給廟方,藉展覽提供信徒瞭解宗教禮器的稱呼與用途,臺南市長黃偉哲20日下午頒發第4家宮廟博物館認證給廟方。

錫器原是民間日常用品,被應用在廟宇的宗教祭祀禮器。隨着錫貴重金屬價格高昂,和製作匠師的人才凋零,錫製品減少。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20日拿出廟內50多件錫製品展覽,展期到12月初,每件約有50多年,大多數是入醮品,意即友廟在交陪境時贈送的品項。

錫器在供桌上經常看到錫制「花矸5賽」,俗稱「5供」,包括1座香爐、1對花瓶和1對燭臺共5件。廟方表示,錫制器物維護不易,製作時必須加入其他金屬,如鉛、銅等,較能成型,合金成份比例又不能太多,以免影響到錫器的顏色和造型,若未能妥善保存,一倒塌就會毀損外觀。

錫工藝師楊蕙如打造一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錫器對聯,20日捐贈給廟方,廟方乾脆找出友宮捐贈的各種錫器品,包挖牲盤、禮瓶、燭臺、果盤等等推出展覽。

臺南市文化局表示,臺南市每家寺廟都多少藏有珍貴的工藝品,前年開始推動公廟博物館制度,邀請14家宮廟參與,大觀音亭是第1批受證寺廟之一。未來民衆到寺廟不只拜拜,還能參觀廟內各式各樣的文化資產。

黃偉哲表示,臺南300年時我們還沒出生,臺南500年時我們都已不在,明年慶祝臺南400,臺南既是宗教之都,許多廟宇都充滿文化瑰寶,「一磚一瓦都是歷史,一字一畫都是文化」宮廟做博物館,保存文物給後代子孫,是非常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