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100萬靠利息生活,終點是當博主

靠利息生活,可行嗎?

有網友發佈視頻,算了一筆賬:按照地方銀行3%的利率計算,50萬元存款每月可產出利息1250元,平均每天約爲41元;如果存款百萬,則每月利息2500元,每天約82元;若存款達到300萬元,每月利息高達7500元,可覆蓋基本家庭支出,是理想的退休存款數。

視頻下方有網友評論,稱自己曾和朋友算過能否依靠300萬元存款的利息躺平,結果發現:“根本躺不平,要很節約、很節儉,關鍵是不能生大病” 。

(圖/《不求上進的玉子》)

面對他人“本金不能花嗎”的詢問,該網友說,“花了,不就坐吃山空了?”

這不是一個有錢就能躺平的選擇。靠息生活與嚴密的計算息息相關。靠利息生活相當於用瓢取水,除了嚴格控制單次取用的量,還要設法引進其他水源。解決了以上兩點,才能真正開啓這種新的生活方式。

更省錢,或者錢生錢

每天打開手機,舒朗能看到一筆固定收益到賬,約爲60元。這是他過去工作近十年攢下的150萬元存款的日利息,也曾是他每日生活的主要來源。

舒朗今年32歲,在濟南生活,失業前是一名房地產從業者。入行近10年,舒朗見證了房地產行業的輝煌,彼時有許多人受惠於行業的高速發展。舒朗身邊有不少同事合資買房、還貸,有些通過刷信用卡購房,想盡辦法讓房產增值。

靠息生活後,舒朗有了充足的時間騎車、遐想。(圖/受訪者提供)

當時舒朗名下有兩套房產,每月要還約1.5萬元的貸款,佔他總收入的2/3,其餘收入幾乎全用於車子保養、加油以及日常開支等。雖然每個月所剩不多,但大家都相信,隨着收入增長,手頭總會越來越寬裕。

後來房貸利率一路下調,舒朗算了一筆賬:將名下一套價值400萬的房子出售,置換一套500萬的房產,兩套房子每月還貸金額幾乎持平,但自己“用同樣的錢買到了面積更大的房子”。

於是舒朗很快將名下一套房產出售,隨即遭遇了行業寒冬,進而失業。他開始了漫長的求職路,均告無果。

失業之後,舒朗在冬天常去公園,以免父母發現失業真相。(圖/受訪者提供)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房子已經脫手,他有了一定積蓄,用賣房所得結清了所住房屋的貸款、車款,餘下的150萬元全部用來投資。有朋友建議他購買養老保險,並向他詳細羅列了養老保險可達成的收益:每年投資10萬元,連續投資3年可獲得3.5%的複利,到了60歲,賬戶現金價值可達60餘萬。

看似高額的回報並沒有讓舒朗心動,失業的經歷讓他心生膽怯。想到未來要負擔父母養老問題,舒朗拒絕了朋友的建議。他將50萬元作爲大額定期,餘下100萬元盡數存入支付寶,開始嘗試靠每天60元的利息生活。

舒朗家附近的公園,他常在這裡打發時間。(圖/受訪者提供)

與舒朗偏穩健的投資方式不同,雪球在選擇靠息生活時,先是計算了手上的資金能維持多久不工作的生活,又該如何儘可能增長資金池。

雪球今年35歲,同樣是房地產紅利時期的獲益者。她在2019年以140萬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套房產,隨後在2021年以220萬元的價格出售,淨賺80萬元。加上此前的存款,她的積蓄也到了150萬元左右。

看了很多退休博主的理財計劃之後,雪球發現,許多人都跟舒朗一樣以購買穩健型理財產品爲主,但她希望採取更激進一些的方式,於是將65%的資金投到股票市場裡,餘下35%用於穩健投資,拿定期收益。

舒朗在公園裡曬太陽。(圖/受訪者提供)

穩健投資的收益率約爲2.5%,每年產出利息12500元;股票每年約有4萬元分紅。兩種投資每年產生的收益超過5萬元,均用於日常開銷。

對單身人士而言,每年5萬元左右的利息似乎不是小數目,平均下來每個月大概4166元,能覆蓋一名普通成年人的普通消費,但這對雪球而言還稍顯侷促:她家裡有一名學齡兒童,每月的水電煤氣、飲食費用再加上孩子的學費、衣服等,需要至少5000元才行。

爲了覆蓋超額部分,也爲了讓資金越滾越多,雪球還在網上開了一家賣二手手機的網店,不需要囤貨,只需要一鍵代發,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如果當月這筆收入沒有花完,雪球會將剩下的錢存入餘額寶,當作應對突發狀況的備用金。

(圖/《不求上進的玉子》)

最開始,雪球只在餘額寶裡放了約5萬元存款,這筆錢既可以隨時取用,也可每日產出利息。後來因爲網店收入源源不斷匯入,裡頭的錢不降反增,目前已近8萬元。

至於股票期權本金,雪球還從來沒有動過。她爲股票期權劃定了一條收益線,當收益達到預期目標時,她會將持有產品賣掉,再買一些處於低位的產品,通過精細的低買高賣,使資產一直處於增長狀態。

省出來的生活

手上的資金在緩慢增長,而雪球的消費卻在降級,因爲很簡單的道理——坐吃就會山空。而基於當下的不確定性很大,靠息生活的人除了增加掙錢手段,還得更明白如何節省。

雪球開始注意到之前很少關心的省錢妙招。比如在購物結賬時,掃碼領取支付紅包,每次可節省幾毛錢;銀行每月會給優質客戶發放電影券,單張電影券可節省幾十元。

爲了瞭解每月花費情況,雪球開始在單一的App上看詳細的月度收支報表,清楚自己每個月在飲食、數碼、交通等各方面的花費情況,以確保支出不會超額太多。

雪球算了一下,現在每個月飲食耗費最多,約2000元,其中網上買菜花費約800元,線下就餐約1200元。

雪球在線上購物平臺已經省下了468.82元。(圖/受訪者提供)

對雪球來說,這筆費用相較工作時已經大幅縮減。此前她經常和同事一起外出就餐,每次就要花費數百元。靠息生活後,她每月在網上買4次菜,累計花費800元左右,就可以滿足一家人的需求。

爲了儘可能減少吃的支出,她購買了網上購菜平臺的會員。只要耐心篩選,總能找到平臺的優惠,單次購菜可以打折,每月還能領取購菜優惠券,原本2.99元一份的蔬菜只需2.6元就可購買,“平均下來,花88塊購買會員最划算,比去菜市場買菜還要便宜,網上很多有機蔬菜,營養價值高且新鮮度也很好。”

當節儉成爲習慣後,消費主義的觀念就很難擊中雪球了。曾經非買不可的產品都能再用,她過去習慣每年換一部手機,現在這幾千塊就都省下來了。家裡的網絡套餐也由原來的150元/月改成了99元/月,“少了50塊錢不說,99元還附贈電視會員呢。”

雪球將很多用不到的書籍放在二手平臺出售,既節省了空間,也獲得了一部分收入。(圖/受訪者提供)

她還賣掉了家裡囤積的衣服、電子產品、化妝品等,大小物件累計賣了約7000元。整理物品的過程中,她發現太多東西是非必要的,許多被迫吃灰的衝動消費,像咖啡機和美容儀,買的時候幻想每天在家衝咖啡享受生活,但上班的那段日子,經常只有自己而不是咖啡豆在被研磨:“幾千塊的咖啡機最後幾百就賣出去了,1萬多塊買的美容儀在二手平臺沒人要,最後忍痛丟掉了。”

出行方面,雪球換掉之前開了10年的油車,花了近8萬元買了一臺國產電車,原本每月500元的油費如今只需要50元電費,每年節省油錢5400元。買電車後,外出旅行的油費也減少了許多,雪球頻繁帶着孩子去逛博物館,或者去自然中爬山、遊覽,每次花費不足千元,且多集中在食宿上。

靠息生活後,雪球經常自助洗車,以節省費用。(圖/受訪者提供)

更大的省錢渠道體現在孩子身上。孩子之前一直在私立幼兒園上學,每年得花2.5萬元,這幾乎相當於當地人一年的收入了。這筆錢雖然由雪球的父親負擔,但她仍考慮將小朋友轉到公立幼兒園,公立幼兒園每年學費只需8000多元,孩子上公立學校,只需要交一些書本費,一年可以省下約1.7萬元。

靠息生活的最後,是和自己和解

46歲辭職時,露娜已經工作了24年,積蓄有100萬元以上。

此前她是一家制造型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年薪60萬元。辭職前,她每年開銷約爲25萬元,其中買衣服5萬元、美容2萬元左右,給父母以及家中小孩的花費大概3萬元,剩下的主要用於償還貸款,以及一些其他消費。

剛離職時,露娜沒有完全過上理想的躺平生活。過去的發薪日,她總有“手裡有糧,心裡不慌”的踏實感;離職後少了穩定的大額收入,她一度陷入焦慮情緒,總覺得100萬元不足以完全退休,家中一旦發生意外,就會一夜返貧。

“但躺的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錢永遠不夠花,越躺越自由。”露娜說。

(圖/《不求上進的玉子》)

自由是多方面的。過去爲了避免連續穿同一件去上班,露娜買很多衣服,現在就不用顧及這些非必要的職場講究了。她也不再每月給父母打錢,中斷了給姐姐小孩的零花錢,做美容等消費也被壓縮。剛開始出遠門時,她在外面用餐要花50多元;後來她在保溫杯裡裝滿熱水,再去超市花10元錢買三桶方便麪。熱水用完了,就在便利店借熱水。這樣每次可以節省近40元的餐費。

這樣的生活,露娜此前很難想象。過去她習慣了靠錢解決問題,用錢調動身邊的關係——與前男友分手時,露娜還是花了6000元給他買生日禮物,每年帶領小組成員聚餐也要花掉好幾萬塊。因爲衣服買得多,露娜在商場的賬戶裡常年有數萬積分。

靠息生活後,露娜才意識到了積分有多重要,曾經覺得雞肋一般的數字,這時候都是實打實的收益:“一積分就是一元錢,這些都是我一點點攢起來的,怎麼能浪費呢?”露娜說,爲了減少支出,她特意在商場內的超市購買食材和生活用品,比如花10元買了兩個特價麪包,結賬時又用積分抵扣了10元現金,充分利用規則省下了錢。

最近,露娜正在嘗試做自媒體,收入3000多元。不僅如此,通過代做宣傳,她領到了很多樣品,比如洗衣液、牛奶、瑜伽服等日用品,總價值也超過了1萬元。露娜計劃在更多平臺更新內容,靠息生活的同時,儘可能通過更多渠道掙錢。

(圖/《凡人歌》)

舒朗剛失業時也覺得焦慮。爲了不讓父母失望,他隱瞞了自己失業的事,在父母面前假裝上班。幾個月前,一位大學老師注意到了舒朗的攝影作品,舒朗也由此獲得了到大學兼職教書的機會,他原本緊繃的神經由此得到放鬆。

有課的日子裡,舒朗乘坐班車到校上課,每上一節課可得到100元報酬,每月能拿到6000元左右的兼職費用。

依靠現在每月利息和兼職所得,舒朗能月入過萬,與此前不同,有事可做、有錢可賺的他,過上了“上二休五”的生活,不再那麼恐慌。

賬並不難算,也有現成的生活方式可供參考,收入落差可以控制在預期範圍之內,最大的區別,恐怕是開始某種新生活的決心與勇氣。

作者 簡墨

編輯 騰宇

校對 遇見

運營 鹿子芮

排版 冼曉玲

題圖《不求上進的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