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民間建物取得建築能效標章 內政部估最快明年修法強制實施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國家公園署長陳茂春、國土管理署長吳欣修、建築研究所長王榮進下午舉行內政部務會報會後記者會。圖/內政部提供

淨零碳排成全球發展趨勢,內政部在建築減碳上,以公有建築作爲領頭羊,目標是2026年公有新建物全面達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民間新建物最快明年提出草案,儘速修訂建築法規強制實施。此外,截至2032年,政府預計興建25萬戶社宅,粗估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

內政部於今日舉行部務會報,會後由內政部次長董建宏、國家公園署長陳茂春、國土署長吳欣修、建築研究所長王榮進共同參與會後記者會,聚焦國家公園署及建築研究所淨零轉型推動情形。

董建宏指出,爲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建研所已完成建築部門零排放路徑研究及制訂相關措施,其中新建建築物部分,公有目標於2026年可全面達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民間新建物將盡速修訂法規強制實施。

董建宏表示,節能減碳將由公有社會住宅帶頭進行,所有社宅均需取得綠建築標章,而國家住都中心興建的社宅,已提前自去年起率先全面導入能效1級以上的規劃設計;地方興建社宅,預定自明年7月1日起達能效1級以上。

根據建築研究所分析,至今年底,未來12萬戶社宅完工後每年可減碳約4.74萬噸;至2036年底,未來社宅興建完成累計可達25萬戶,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

目前內政部已訂定三階段目標,分別爲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物達成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2040年50%既有建築物更新爲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建築物爲近零碳建築。

董建宏提到,自去年7月1日起,公有辦公、服務類的新建建築需申請建築能效評估及標示;另自今年7月1日起公有公共集會、商業、休閒文教類建築實施能效制度,並逐年擴大適用對象,公有新建建築物預計可提前至2026年全面達標。目前建築能效申請評定的件數已達63件,共計完成認可36件,其中有19件取得近零碳建築能效標示。

加大淨零建築部分,針對公有既有建築物,建研所也透過前瞻基礎建設【前瞻基礎建設】我國政府前瞻未來發展需求,因應國內外新產業、新技術、新生活關鍵趨勢,規劃自106年9月至114年8月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內容涵括八大建設主軸,包括建構安全便捷之軌道建設、因應氣候變遷之水環境建設、促進環境永續之綠能建設、營造智慧國土之數位建設、加強區域均衡之城鄉建設、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食品安全建設,以及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前瞻基礎建設計劃依「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及立法院審查結果,編列二階段的四年計劃,期程共計八年,經費總額上限爲8\,400億元。計劃經費,補助中央及地方政府辦理改善能效、建置再生能源及儲能系統。今年共補助地方政府20案及中央政府15案既有建築改善,預估每年可節電2300萬度,減碳量達到9660噸。

引導建築產業綠色轉型部分,建研所也持續與業界合作推動智慧綠建築,包括運用AI數位雙生、輔導廠商協助臺積電竹科十二廠P7辦公樓、慈濟醫院花蓮醫學中心,均能有效節能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