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楊瀾專訪陳東昇,再看康養大風口理論
近來,疫情下的居家辦公,再度禁足小區。
遠行丈量受限,零碎時間見多,核酸排隊聊賴中亦以朋友圈短視頻爲消遣。
懶散偷閒中,刷到《楊瀾訪談錄》逐風者第三季專訪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昇的的一期節目。固然關於陳東昇關於泰康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但置身中國保險行業深度轉型、增長低迷週期和略有迷茫的當下,泰康的保險+康養模式已成行業熱詞,有着觀察價值。
縱覽30幾分鐘的對話,不僅看到了陳東昇視角還原的泰康“保險+康養”商業模式的初衷過程坎坷與質疑,還看到了其分享的多則有關經濟商業、生命態度、生死觀念、青年創業等小故事。
從1992年下海,這位經濟學博士出身的“92派”企業家代表人物從商三十載,何以不追風口卻趕上了最大風口?這場深度對話在一定程度上,給出答案。
1
-Insurance Today-
爲什麼要做養老社區?
這不僅是一門生意
更多是對生命人性的深度思考
身處復業四十幾年從未有過之困境與更浩瀚的老齡化、醫養需求,沒有人可以否認當下中國保險行業最熱的賽道,非康養戰略和與之相關的高客路線莫屬。
這也成爲包括泰康、平安、國壽、太保、新華、太平等爲核心的頭部險企開闢第二“戰場”的共識。養老社區,是期間最被寄予厚望的轉型利器。
衆人皆知老齡化趨勢下的銀髮經濟需求和行業轉型第二增長曲線的現實需要,促成了當前保險+康養的集體轉型,但似乎少有人更系統點出的爲什麼要這麼做?在楊瀾的專訪中,作爲當前保險+康養模式絕對的頭部、領跑者,亦是這一模式的締造者,陳東昇分享了幾則小故事,回答了從知道做到爲什麼做的思考。
其一,十幾年前他赴美考察養老社區模式,見一滿頭白髮仍在跑步機上揮汗之老人,遂上前問高壽,答曰,95歲。
這種樂觀積極享受的老年生活態度,極大震撼了陳東昇。反觀國人傳統“老”之觀念和狀態,多少有着幾許凋零與消極,清冷輪椅上木訥曬太陽的孤寂老年人乃太多影視劇中的經典畫面。再看“美人遲暮、英雄白髮”等古人對“老”的形容,“老”往往意味着人體機能的衰退、病痛與孤獨。
隨之一個更強的商業理想萌生其心中:是否可以改變中國老年人對待生命的態度,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事實上,從養老社區的商業模式,到這重商業理想的底色出現,正式宣告了這一商業抱負上層建築理論體系的達成。
陳東昇分享的第二則故事,是錢理羣教授在他夫人崔可忻女士去世後給他的一封信。
錢理羣與之夫人崔可忻是泰康之家•燕園的首批居民。退休前,崔是中國兒童發展中心的研究員,一生愛唱歌,是燕園老年合唱團的主力團員;錢乃北大教授,中國研究魯迅最著名的學者,被譽爲當代中國批判知識分子的標杆人物,入住燕園後爆發人生創作高峰,五年出版七本書,500萬字。
2018年,崔可忻被診斷患癌。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她沒有過度醫療,沒有插管急救,而是做了四件事。
第一件很快把家裡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
第二件就是對自己的病,決定不做化療、不動手術,就住在社區裡面的泰康燕園康復醫院接受疼痛治療,錢老每天從社區走過去陪她。
第三是在燕園做了一場告別演出,83歲的老人,穿了一身潔白的連衣裙,她身上綻放出的那種美麗,震憾人心。
第四件事,她完成了人生紀念冊——《我的深情爲你守候》。
如此優雅、淡然的生死關,和對生命的態度,再度觸動陳東昇,“生命皆有各自的價值、尊嚴、自由與選擇,關鍵是要尊重生命的選擇。”力排衆議,陳東昇將臨終關懷納入泰康的康養服務板塊,對於他而言,這不再是一門生意,更是對生命對生死理解的一種情懷釋放:生命的長度很重要,但寬度同樣重要。
這也解釋了泰康養老社區中舞蹈班、詩歌班、書法班,各種體育運動項目等各種各樣的老年活動班的出現,一圓老人們因早年生活環境、時間等限制失去的愛好,令之找到年輕時的憧憬。
或許只有同樣經歷人、企業家才能真正理解陳東昇的投身養老社區的商業理想與人文情懷。同是“92”派知名企業家的華泰保險集團創始人王梓木、敬一丹夫婦考察燕園過後,對陳東昇表示,“看到你這裡居民洋溢的笑容,和頗有勁頭的活力,我們就已經理解你這商業模式了。”這不禁令人憶起《長壽時代》的那句話,做養老社區,實際上是對人性的一種關照。
2
-Insurance Today-
爲什麼能做養老社區?
企業家的精神底色+對康養產業的深刻洞察
這場深度對話中,楊瀾拋出了一個問題,“泰康的最大競爭力是什麼?”
作爲一家世界500強級的大型保險集團公司,泰康全牌照的保險業務、數十萬的員工隊伍、年度過2000億的保費、2萬多億的總資產、過百億的淨利、遍佈全國的28個養老社區,和五大醫學中心爲核心的醫養閉環、大健康領域的頭部企業等硬核業績是之核心競爭力;
早於行業十數年的康養佈局、多年堅持貫徹的戰略定力、精緻高端外資般的品牌形象、穩定的三會一層和完善的治理機構等軟性實力,也是之核心競爭力。
但最大的是什麼?似乎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上述皆可但難窺全貌。縱覽泰康發展26年,如果總結其核心競爭力,可歸納爲一個人+一個模式:
人爲陳東昇,這名頗具企業家精神的創始人是泰康的靈魂,26年運籌帷幄,無論是在企業上升期,抵禦上規模、賺快錢、多元化的衝動;還是在企業業績的下滑期,能犧牲眼下利益,咬牙扛着重資產、長週期、慢回報的“非主流商業模式”的堅持,無不體現了堅持做長期的正確的事的企業家精神——有幾個企業家有這個堅持,現實的骨感是超乎想象的。
模式是當下的保險+康養模式,在一家大型壽險公司的厚重加持下,早已成爲行業這一波轉型的集大成者、領跑者。
對此,陳東昇給出的答案是:戰略決定一切,對保險和康養產業的深刻洞悉,並深耕壽險產業鏈保障了泰康的最大競爭力。
前者爲果,後者爲因。這一點集中體現在其與楊瀾的對話中,隨手拈來的人口數據、撫養比、出生率等各色經濟數據和對當下宏觀經濟環境的趨勢分析,和他多年積澱的《戰略思維》、《長期主義》、《長壽時代》三書中,後者更是直接點出:
“‘長壽時代’不是一個簡單的社會現象,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我是將之當成人類歷史上從未遇到過的大變局、大現象、大挑戰去研究的。”,並給出“長壽經濟”的答案——“伴隨人口衰退的變化,傳統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將被徹底解構,未來必須激發長壽時代下的經濟潛力、維持經濟增長。”
事實上 ,早在多年前,陳東昇就篤定,“老齡化社會一定會到來。”如是即可理解泰康因何可以提早行業15年佈局這一可遇不可求的老齡化大風口,奠定今日頭部地位的原因:以對保險+康養產業的深度洞察,換來領先行業十多年的先發優勢。
時至今日,泰康早已改變了傳統保險的形態,提前數年實現了“產品+服務”的保險未來時,將虛擬的保險產品和以養老社區爲主的康養服務實體結合,並創造性的提出了HWP職業解決方案,將老齡化社會的養老場景植入保險銷售,真正改變了保險經營的“金三角”,完成了保險+康養產業的融合升維。
截至2022年,泰康已經在全國29個核心城市佈局養老社區,其中13家投入運營,在住居民超過7000位。
3
-Insurance Today-
爲什麼從不追風口的泰康
趕上了超級風口?
選擇自己喜歡做的
然後想通想透,並堅持下去
回看過去二十年,無論是資本市場的風起雲涌,還是房地產、互聯網的造富潮,抑或金融牌照的擴容時代,造就了太多的財富風口。
一家手握大量現金流的大型人壽保險公司,並不缺少賺錢的機會。君不見,險資的資本屬性,內在的冒險、逐利本性,吸引了一批資本大鱷,他們把保險公司當成提款機,當成資金流量的平臺,鬧大了,終於翻車。而泰康從開始就與資本大鱷決絕陌路,把保險資金砸在週期長、見效慢的醫養產業,儘管最初做養老社區時曾被質疑圈地……
以至面對楊瀾問出的“是否後悔”時,陳東昇坦然,“如果當做地產項目確實會賺很多錢,但不會那麼做,也從不後悔。”並在給年輕人的建議時直言:
“人生每天都在做選擇,不需要別人告誡你怎麼做,而是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去做;如果想成功,就要把這件喜歡的事想通想透,然後堅持下去。如果再活一個甲子,我還把這60年用在做醫療和養老的事業上。”
看似樸素簡潔的話語,如果仔細回味會發現,這不就是泰康過去二十幾年的路徑嗎。從深耕壽險產業鏈,到醫養康寧模式的打通,再到實現傳統保險模式的升維,不就是一點點琢磨實踐,矯正修復的路。
這也很好回答了主持人“怎麼理解逐風和風口”的問題,陳東昇的眼中泰康和他自己從不追逐什麼風口和短期利益,而是尊重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深刻認識並主動把握趨勢,提前做好各項佈局工作,方纔是達成預期目標的前提。
換言之,一位有遠見的逐風者需要不畏浮雲遮望眼,能跨越百年時間的刻度,看對大趨勢,不去追逐功利的短期風口,自然會等到最大的風口。
主持人這句最後的總結,解釋了從不追逐風口的泰康何以趕上了這個時代最大的風口。
【今日保】已進駐以下媒體平臺
今日頭條 | 百度百家 | 騰訊企鵝號 | 新浪微博
和訊名家 | 金融界 | 東方財富 | 雪球 | 搜狐號
大魚號 | 野馬財經 | 本站號 | 知乎 | 一點資訊
抖音 | 微信視頻 | 愛奇藝 | B站 | 快手 | 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