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凡到非凡,劉德華何以成爲劉德華

還有半個月,2023年就要結束了。

和很多人一樣,劉德華也度過了充實又豐富的一年。每天在面對不同的挑戰,也在尋求應對的方法。壓力有時,緊張有時,不變的是,他決定用認認真真的心態面對每一件事,過好每一天。

「年輕人現在的壓力可能比我們那個時候大很多,我願意陪所有年輕人一起經過那種壓力,那種往非凡的世界去(闖)的痛苦。但是在不一樣的壓力底下,你就會發現不一樣的非凡。」劉德華告訴《人物》,因爲還記得自己的起點,所以,在年輕人奮鬥的起點,他也想要做一個陪伴者,陪着他們,從平凡走到精彩。

文|王唯

編輯|李慄

一絲不苟

採訪剛剛開始一分鐘,劉德華的一根頭髮翹了起來。

這是9月25日,劉德華登上華爲秋季全場景新品發佈會並發表演講。他的現身引起了現場長久的歡呼和掌聲。

下臺後,他來到後臺採訪間,接受《人物》的採訪。這天,他穿了一身合體的深藍色西服,偏分的髮型一絲不苟,溫文有禮地和在場所有人打招呼。

但現在,鏡頭裡,他的一根頭髮突兀地翹着,攝像師於是停機示意大家。髮型師上前,幫助劉德華打理髮型。

那根頭髮不怎麼聽話,劉德華決定自己動手。他拿過鏡子、髮膠和梳子,噴發膠、梳頭,反覆幾次,直到那根不聽話的頭髮終於服帖,他纔回到鏡頭前。

他笑着告訴《人物》,在日常生活中,他不會在乎這根頭髮,「大家都覺得我的生活不像一個藝人……頭髮亂了一點,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鏡頭前,他永遠準備爲觀衆呈現一個完美的劉德華。

從一根頭髮,我們似乎看到了他從平凡走到非凡的歷程。這就是傳說中的「劉德華」。出道40多年,他始終保持「零差評」的形象,謙遜、勤勉、敬業,幾乎符合人們關於「偶像」的全部想象。

2023年,和很多人一樣,他的生活也充實而忙碌,每天在面對不同的挑戰,也在尋求應對的方法。7月,爲導演王寶強的新片翻唱了《男人哭吧不是罪》;8月,出席《金手指》定檔發佈會,在熱搜上待了好久;月底,他的首個藝術展開幕;緊接着,亮相多倫多電影節 ,並獲得了「特別貢獻獎」;出席完華爲發佈會的第二天,他又飛往北京,參加新片《莫斯科行動》的首映禮。一天之後,他迎來了自己的62歲生日。

「每一個人都希望,每一天都有新的好奇心。」劉德華告訴《人物》,自己幾十年不變地朝前跑的動力便來自於此,「當你不知道明天怎麼樣的時候,就會好好地把今天活好。」

而隨着年齡的增長,這份「好奇心」和「不滿足感」反而愈發強烈了,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起:「我以前一直以爲自己有90分,但現在你經歷了越來越多,你就發現,原來自己才只有70分而已。」這是他和他尊敬的人身上共有的氣質,永遠在突破自己的邊界。

這一天在華爲秋季全場景新品發佈會,劉德華選擇的演講題目是《我尊敬的那些人》,分享了幾位他心中的「非凡大師」的故事,比如堅持坐冷板凳的導演許鞍華,「從不追趕潮流,因爲她就是潮流」;還有一路鼓勵他成爲歌手的林子祥,「領先在前,不忘後人,這也是非凡大師」。

後來,當《人物》問起這些大師打動他的原因時,劉德華回答:「他們都不停地否定自己,然後創造自己。比如Ann(許鞍華),你會看到她現在又回到紀錄片的世界;比如林子祥,他的作品不停地改,還會嘗試很多人的歌。」

和他們一樣,劉德華也在持續探索全新的、未知的世界:他嘗試了新鮮的領域,辦了藝術展,依然有一顆想要當導演的心,也依然希望自己可以在80歲時再演一次男主角……

其實,關於這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在兩年前,他還給過一個動人的回答。

那是劉德華出道40週年的時候,他特意開了一場直播。很多人在好奇,天王出道40年,該如何慶祝,又該如何紀念,畢竟,不管怎麼看,這都是不尋常的一天。但沒想到的是,這場直播用了完全相反的名字——《這平常的一天》。

宣傳片裡的劉德華穿了一件白色毛衣,髮型和往常一樣一絲不苟,成爲巨星的他對着鏡頭說起作爲普通人的一面:「我也會哭,我也很笨,你們看到的每一幕,只是一個普通人叫劉德華,每天辛辛苦苦工作的結果。」

而關於這尋常又不尋常的一天,他說:「40年了,慶祝當然要慶祝,但不是慶祝一個人紅了40年,是慶祝一個人認認真真地工作40年。」

起點

屬於劉德華的「命運齒輪轉動的時刻」,發生在17歲。

那之前,他是個出生在香港大埔鄉下的普通小孩,6歲那年,和家人一起住到了鑽石山。這是個寄託着美好願望的名字,但在現實中顯得有些諷刺:鑽石山沒有鑽石,只有數不完的苦日子,每天早上四點就要起牀,幫父母做飯、洗碗,然後背上書包上學;房子是木頭的,每天都要面臨火災的風險,「我們每一天都要記得我們的身份證放哪裡,如果有火災的時候,我們要儘快進去拿了身份證就逃」。儘管父親就是消防員,但劉德華一家還是在11歲那年因爲一場火災失去了住所。

而17歲是一道分水嶺。那一年,他決定進入娛樂圈,後來,在一個天氣很好的日子裡,劉德華考進了第十期無線藝訓班,順利畢業後,簽約了TVB。

許多年後,他把那一年的經歷寫成了歌。「十七歲那年不要臉,參加了挑戰,明星也有訓練班,短短一年太新鮮。」

從那時起,這個一無所有的年輕人,開始憑藉着一腔孤勇,朝前跑了起來。

屬於劉德華的第一個正式電影角色來自《投奔怒海》。那一年,劉德華19歲,從未乘過飛機,甚至從未離開過香港,去海南見導演的時候,工作人員請他帶兩塊反光板和一盒膠捲,大包小包上飛機時,他甚至不知道可以托運行李。但這部電影對劉德華意義重大:「第一次用國語拍一部電影,第一次真真正正感到自己是主角,第一次覺得自己有機會紅。」

也是在這部電影裡,劉德華遇到了林子祥。在當時,林子祥已然是香港樂壇的重量級人物,他在《投奔怒海》中出演男主角。

劉德華想要和他學習唱歌,但又不知道怎麼開口,所以就只能鼓起勇氣湊到他跟前,唱他的歌給他聽,林子祥對他說:「喜歡就唱。」因爲這句話,有了後來的歌手劉德華。

「現在想想多大膽,一個年輕人,沒有經驗,沒有技巧,全是感情。」許多年後,劉德華對《人物》回憶。

所以,當我們問及「你對年輕人有什麼建議」時,作爲幾代人的精神偶像,這一次,劉德華的回答關於初心與赤誠,「我們一直在聊天賦,聊努力。其實,在一切開始之前,想做好一件事的心是最根本。這可能是年輕人手裡有且僅有的,也是最打動人的。」

因爲曾經年輕過,所以劉德華能共情年輕人想要做好一件事的熱情與真心。2005年,在華語電影的低迷時期,他想讓有才華的年輕人能得到機會、看到曙光,劉德華個人出資2500萬港元,推出了一個名爲「亞洲新星導」的項目,支持6位年輕導演拍攝了6部電影。

其中一位導演風格怪誕,作品裡蘊含着能量巨大的宇宙,劉德華看完劇本就被「迷倒」了,對他說:「你願意拍什麼電影我不管,我給你一筆錢,你想拍什麼都可以。」

後來,導演帶着他的新電影震撼了所有人,也讓所有人都記住了一個叫甯浩的年輕人,以及一部叫《瘋狂的石頭》的電影。

最近,由甯浩導演、劉德華主演的《紅毯先生》擔任釜山國際電影節的閉幕影片播放。17年前,也是釜山,也是閉幕影片,《瘋狂的石頭》出場。17年一夢,像個循環,看到甯浩成爲家喻戶曉的導演,劉德華非常開心,更開心的是,甯浩也在傳遞着最初的那道光,在他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的幫助下,《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等諸多優秀電影得以面世。這些創作者和曾經的劉德華一樣,年輕,赤誠,敢想敢做,有無限的夢與創造力。

「年輕人現在的壓力可能比我們那個時候大很多,我願意陪所有年輕人一起經過那種壓力,那種往非凡的世界去(闖)的痛苦。但是在不一樣的壓力底下,你就會發現不一樣的非凡。」劉德華告訴《人物》,因爲還記得自己的起點,所以,在年輕人奮鬥的起點,他也想要做一個陪伴者,陪着他們,從平凡走到精彩。

重複

如今再來回看屬於劉德華的演藝之路,步履清晰,他像個「笨小孩」,一首歌一首歌地唱,一部戲一部戲地拍,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讓「平凡劉德華」抵達「非凡劉德華」。

而劉德華自己心中的「非凡」,不止關乎「成功」這個結果,更重要的是那個邁出第一步的「敢」,以及追求非凡的過程。

在和《人物》的對話中,劉德華回憶起,最開始的幾張專輯面世時,市場反應很差,當時所有人都覺得:劉德華不會唱歌。但他不甘心,找老師,加倍練,去調整嗓音,找特色。

「當時有一位老闆說我不懂唱歌,沒有唱歌天分,也從來不聽我唱歌。我沒辦法,只能送演唱會票給他,請他來聽。」劉德華說,「堅持送了十幾年,他終於來了,全程聽完,說:華仔真的會唱歌」。

歌詞也一樣。1991年,劉德華的第一首詞發表後,「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黃霑在媒體上說:「沒有看過寫情寫得那麼笨的作詞人。」在香港訪談節目《清談一點鐘》上,他甚至說過:「華仔是勤勞,不過不用那樣的!他填一世詞都不會有什麼大成績。」

但劉德華沒有放棄,繼續寫,還經常向林夕和黃霑請教,一首,十首,一百首,慢慢有了後來的《十七歲》和《冰雨》。

終於在三年後,黃霑說了一句讓他特別有感觸的話:「不要放棄,人是會進步的,我罵你三年,你現在的作品,我聽懂啦。」

這種「不放棄」,幾乎貫穿了劉德華的全部演藝歷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張學友曾經感慨:每當自己想停下來休息,總能看見前面的劉德華永遠像個鐵人一樣拼命,一刻都不肯停。

今年,他又進軍到了藝術領域,舉辦了《1/X劉德華的藝術空間》藝術展。在接受採訪時,劉德華說起,重複是這次展覽的主題之一。「其實很多人都覺得劉德華在不停努力,我也不知道天賦是什麼東西,可能我的天賦就是很會努力。有人很會唱歌,有人很會拍戲,所以我不停一首一首地唱,一部一部地拍,我相信只要不停地重複,機會總會來到,重複的次數夠多,成功應該是逃不掉。」

出道40幾年後,在音樂領域,他發行了一百多張唱片、七百多首單曲,填了二百多首詞,演唱了一千多首歌,舉辦了四百多場演唱會,獲得了五百多個獎項,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評爲「獲獎最多的香港男歌手」;在電影領域,他主演了超過一百部電影,失去孩子的父親,被綁架的明星,幹練的警察,陰鬱的反派,義氣的黑幫大哥……2003年,他出演的《無間道》創造了5500萬的票房,成爲當年最賣座的電影,他扮演的角色也自此刻在了所有人心裡。

在娛樂圈,聚光燈下人來人往,很多人在潮水裡嶄露頭角又銷聲匿跡,但很少有人像劉德華一樣,穿越幾個時代,依然像被衆人期待、喜愛。

進行時

因爲取得了諸多「非凡」的成績,劉德華在很多人心目中,是「神一樣」、『遙不可及』、「不食人間煙火」的存在。2012年他參加《最佳男主角》錄製,主持人在街頭採訪了許多市民,請他們向劉德華提問,而收集到的問題,有一大部分竟然是:劉德華睡不睡覺?劉德華吃不吃飯?

但在這個「非凡劉德華」心中,永遠住着一個「平凡劉德華」,他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樣,會緊張,會出錯,會有不足,也會有自己的迷茫與困惑。

在華爲發佈會演講結束後,劉德華和《人物》回憶起上臺前的場景,他說,站在聚光燈下,自己依然會緊張。他朝着我們用力眨了眨左眼,這是他緊張時最明顯的表現,出道40多年,面對舞臺,面對觀衆,他依然如此。

許多年前在《開講啦》演講時,他也說起過同樣的感受:劉德華不是神,劉德華也會緊張——因爲對自己的工作有要求,也因爲重視鏡頭、尊重舞臺,緊張總是難免的——哪怕對一位「巨星」來說。

「誰要做聖人!我不要。我只想做一個有血有肉、有得有失的普通人。」 在《我是這樣長大的》中,劉德華如此寫道。他在很多個場合都曾講起,自己並不聰明,也不能做得很好,所以每次籌備演唱會,他都會花很長很長時間彩排,做很多很多的準備。

對他而言,非凡不是完成時,而是進行時。他眼中的非凡,是永不止步,是敢於突破,是把平凡走出精彩。不是天生非凡,而是敢於非凡,劉德華在演講中講出的這句話,也是華爲的品牌理念。因爲這些共同的氣質與價值觀,劉德華和華爲在這個秋天走在了一起。

《人物》上一次訪問劉德華是在10年前,當時,他曾說起自己接代言的標準:不管給多少錢都不接沒建好的賣樓廣告,一定要看到房子建好纔會接;因爲自己是敏感體質不喝奶,所以不管什麼奶產品的廣告都不會拍;今天代言一條牛仔褲,之後需要有一段時間大家忘了,纔會接另外的牛仔褲……直到現在,他依然保持着同樣的慎重和負責,只與自己相信和認可的品牌合作。

劉德華與華爲的故事,背後也有這樣的牽連,他從華爲創業之初便有所關注,並看着它一路走來:「慢慢有一些壓力,然後有新的發展,直到現在發展自己的自研科技。」

劉德華看到華爲的難,也看到華爲在困難中不忘對極致標準的追求,因此越發尊重這樣的品牌。

在發佈會現場,劉德華和華爲一起,共同致敬了這個時代的非凡大師。

在劉德華眼中,「平凡」的「凡」和「非凡」的「凡」是同一個「凡」,重要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邁出第一步的勇氣,以及始終在路上的堅持。「其實『非凡』中間的『凡』就是『平凡』。非,是不斷地捨棄、否定、堅持創造的能力;凡,是認真、踏實、勤奮、不斷前行的勇氣。你怎麼樣把平凡走到精彩,就是『非凡』了。」

這是2023年的末尾,劉德華最想傳遞給大家的溫暖與力量。

也就像華爲一直在做的事情,在逆境中生長,重構手機設計形態,引領時代潮流,用極致的美學,極致的工藝,極致的科技創新,堅持打造高端品牌,以全新姿態塑造時代的精髓,成爲高端精英階層最爲獨特的視覺符號,成就我們生活的無限可能。

「無論像華爲這樣的公司,還是我欽佩的這些非凡大師,他們都在講述同一個故事——不是天生非凡,而是敢於非凡。時代需要這樣的先行者,去突破,去改變,去創造。」劉德華在演講中說。

演講的最後,他向所有人發出了邀請:加入這段非凡的旅程,一起攀上更高,走向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