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量爭奪到用戶深耕,企業如何抓住私域的增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靜怡 上海報道

從外部環境上看,近兩年的消費趨勢出現了明顯變化。

一方面,經濟增速趨於平穩,消費決策變得謹慎,讓消費者花錢變得越來越難;另一方面,短視頻、直播、社交電商興起,消費者互動變得碎片化,抓住消費者注意力的門檻變得越來越高。

不少企業都陷入增長焦慮中。人口紅利期結束,公域獲客難度持續增加,企業轉向私域建設,將存量挖掘作爲新的經營重點。

這些外部環境的變化,意味着企業求增長,既需要提升“公域獲客”效率,又要解決“私域增長”難題。《2024全域運營趨勢年度調研報告》顯示,在報告調研的近2000家企業中,有60%以上的企業表示“私域收入貢獻更大了”,有75%的企業顯著增加了私域投入。

“如果能和用戶建立長期健康的互動,讓用戶對品牌產生黏性和忠誠度,就能有效促進用戶增購、復購。”日前,在2024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營銷雲專場上,騰訊企點營銷雲產品負責人曾煒表示。

面對這些機遇,企業需要採取更加靈活和創新的策略來應對。在經營策略上,既要追求橫向的“大”,儘可能覆蓋每一個潛在消費者;又要實現縱向的“深”,對消費者進行深度洞察,通過更高效、更精準的“人、貨、場” 匹配,釋放他們的消費力。

迴歸私域

當前環境下,消費增長乏力,而市場競爭仍然激烈,線上線下流量成本都在逐漸增加。

“品牌這兩年都比較難,既要有價格優勢,又要想方設法告訴消費者你的產品好。”來伊份集團副總裁&科技中心總裁周晨君在大會上表示。

他表示,在一線城市,消費者的購買頻率有所下降,但整體的消費穩定性還在,客單價也會上升。二線城市的情況則更爲複雜,會員流失比較明顯。“消費者的購物行爲變得更加分散和多變,可能刷個視頻也會下單購物,讓消費企業越來越難捕捉推廣時機。”

大環境下,各行各業轉向打磨存量經營,企業開始注重對現有客戶的經營和管理,從原來碎片化的公域競爭中回到私域。

在企業看來,私域運營有兩大核心優勢。一方面,私域運營允許企業或品牌通過自有的渠道(如社交羣組、企業微信、小程序、公衆號等)直接與用戶溝通,這種觸達方式是免費的,並且可以無限次地重複進行。

另一方面,私域運營還鼓勵用戶之間的互動和內容分享,這種用戶自發的傳播行爲可以帶來裂變效應,即用戶通過口碑推薦將品牌信息傳播給更多的潛在客戶。

曾煒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品牌客戶反饋的情況來看,採用企業微信進行私域運營的情況愈發多見。與短信和外呼等其他觸達方式相比,企業微信運營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更豐富的優勢。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頭部零售企業開始意識到企業微信的重要性。”曾煒向記者表示。《2024全域運營趨勢年度調研報告》顯示,60%以上受訪企業表示“私域收入貢獻更大了”。

但企業要做好私域運營,還有挑戰需要克服:精細的運營和精益的分析。

私域運營要求企業能夠制定詳盡的策略,包括運營的各個方面,這通常是一個複雜且繁瑣的過程。但在評估投資回報率(ROI)時,企業常常發現許多運營活動並未產生預期的效果,這表明存在資源浪費,也意味着需要結合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實現運營策略的正向迭代。

這並不容易做到。私域運營渠道豐富,用戶複雜,需要企業對用戶有足夠深入的瞭解,才能應對其個性化需求,這背後需要依賴先進的技術和工具,如客戶數據平臺、融合分析引擎、自動化營銷工具等。例如,來伊份使用騰訊企點營銷雲後,實現會員購買轉化率提升45%。

當前,行業內正在涌現新的趨勢,即線上線下融合的運營模式變得更加精細化,私域營銷從只關注“人”轉向發揮“人、貨、場”的聯合作用。

周晨君表示,針對業績轉化,收入增加,一是需要保證總部中心化的任務分發和執行效率,二是要創造機制,讓基層門店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實地經營情況靈活調整銷售策略,提升業績。

“例如,我們提前設置了針對惡劣天氣的營銷模板。門店導購一旦發現下雨,即可主動在後臺啓動模板,給客戶推送外賣到家推薦信息和優惠券。”

周晨君認爲,以前這類項目沒辦法形成閉環運營體系,但採用企點營銷雲以後,企業可以從同一個系統實現從源頭用戶洞察、策略執行,再到門店導購溝通落地的全鏈路打通,真正做到閉環可驗證。

從分散走向一體化,企業還有很多“人、貨、場”的潛力值得深挖。

技術賦能

正如上文提到的,精細的私域運營需要技術加持,藉助數智手段實現營銷精準化、個性化、智能化,是私域營銷提效的關鍵路徑。

例如,企業越來越意識到客戶管理的重要性。爲了更好地打通人、貨、場的信息,許多企業開始採用客戶數據平臺(CDP)來管理和分析數據,CDP平臺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瞭解客戶旅程每個環節的變化,更適用於跨渠道經營的當下。

但工具的運用仍然是片面的,IDC中國研究總監李連風表示,通過監測中國企業的數字化成熟度,發現儘管許多企業已經建立了CDP平臺或以數據湖形式構建了數據平臺,但在實際使用中,這些平臺更多地被技術後臺部門、數據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所使用,前線營銷人員的使用率相對較低。

“CDP廠商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如何使他們的產品更加符合營銷業務的需求,適應營銷人員的實際操作習慣。”李連風表示,“對於營銷業務,尤其是私域運營來說,沒有CDP客戶數據平臺將大大增加操作的難度。”

當企業有了數據平臺能力之後,AI是拓展工具能力的關鍵技術。尤其在今年,AI的應用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曾煒向記者表示,今年有一大趨勢,即在內容運營的素材生產方面,看到了越來越多企業在應用AIGC生產營銷素材。

AIGC技術能夠降低素材製作的成本,使得企業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生產出多樣化的素材。曾煒表示,這種趨勢在泛零售行業中尤爲明顯,尤其是在那些客單價較低的領域。

除此之外,AI的應用也體現在分析層面,如通過深入分析提供即時反饋,幫助企業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通過客戶行爲分析和構建客戶畫像,提供更深刻的洞察力等。

曾煒向記者舉例稱,生成式大模型,可以讓業務人員通過自然對話,獲取業務經營數據分析,覆盤營銷活動效果,及時洞察客戶需求等等,降低了業務人員獲取數據分析的難度。另外一方面,通過AI分析哪些人羣、渠道、時機和權益的組合最有效,運營人員可以及時調整目標人羣和營銷目標,真正實現敏捷決策和高效經營。

IDC的調查顯示,78%的企業期望利用生成式AI應用來提升客戶體驗,這表明客戶體驗的優化是生成式AI的核心需求。此外,68%的企業計劃將AI技術集成到財務和運營部門,以支持業務增長。還有46%的企業正在積極採用AI技術來實現交互式對話,例如開發新的客戶交互界面。這些企業通過AI技術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還在滿足客戶的數字化需求方面進行了更廣泛的探索。

“現在增加AI的投資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必選項,企業需要更好地適應生成式AI技術的使用,需要營銷人員去實現跨部門、跨職能的聯動,AI工具它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也能使技術的投入得到很好的回報。”李連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