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一步”理解新時代新徵程改革內涵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全面深化改革也是一場思想理論的深刻變革,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爲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問題,把黨的改革理論和改革實踐推向新的歷史高度。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強調,“實現新時代新徵程的目標任務,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黨的二十大確立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等,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要把這些戰略部署落到實處,把中國式現代化藍圖變爲現實,根本在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演進的歷史邏輯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40多年來,我們經歷了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程,這反映了改革內涵的深刻變化,也體現了改革自身的演進邏輯。
回望我們黨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分成四個歷史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其中,改革開放貫穿了兩個歷史時期,已走過40多年的發展歷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啓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啓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徵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具有里程碑意義,深入分析關鍵時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
新時代新徵程上,圍繞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心任務,面對新的形勢,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要求我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好兩篇文章,一個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一個是新徵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必須認識到,這不是截然分開的兩篇文章,而是渾然一體的鴻篇鉅製,其突出的主題就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進一步”既要拓展全面深化改革,也要聚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擘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舉措,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着力抓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謀劃改革,是新時代新徵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充分體現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必將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改革不斷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說明改革正在向廣度拓展,也正在向深度開掘。
從廣度上講,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體制改革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全面深化改革,體現了改革的全面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全面”不是平鋪式推進、不分主次緩急,而是注重聯動和集成,強調改革效應,既要避免“合成謬誤”,不同政策相互掣肘,又要防止“分解謬誤”,整體任務簡單分解。《決定》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在內容擺佈上,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從深度上講,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和系統整體設計,同時鼓勵各地進行探索實踐,充分調動和激發人民羣衆中蘊含的積極性、創造性,不斷推動改革取得更大實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進一步”,體現了改革向縱深推進,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堅定不移。
改革向深度開掘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一是原有改革持續深入推進,而且改革越往深處走,觸及的矛盾問題越複雜,任務越艱鉅。例如,我國改革從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率先突破,40多年過去了,農業生產、農村面貌、農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改革的步伐並沒有停止,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很多內容都涉及農業農村改革。農業農村改革不斷深化,需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統籌謀劃,《決定》中農業農村改革仍然佔有很重的分量,專門有一章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作出系統部署,明確了農村改革的重點任務,爲新徵程上推進農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據,這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體現。
“進一步”既有貫通性,也有縱深感。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既要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緊密聯繫,也要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起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靠的是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人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靠的也是改革開放。回顧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程,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把握歷史的階段性特徵,確立發展目標和中心任務,三中全會重點研究改革議題,把服務中心任務和戰略目標作爲改革的主題。黨的二十大明確了新時代新徵程黨的中心任務,《決定》開篇提出“爲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部署,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研究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謀劃和部署改革,是黨領導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新時代新徵程上,要把黨的二十大描繪的中國式現代化藍圖變爲現實,根本仍在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找準“進一步”的着力點
“進一步”是《決定》的一個關鍵詞,《決定》明確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則”,還通過高水平、高質量、完善、健全、深化、提升、加強、創新、優化等關鍵詞將“進一步”的要求貫穿始終。
《決定》聚焦中國式現代化主題,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等方面,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一項項改革舉措,既具戰略性、前瞻性,又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凝結着方方面面的改革智慧,將對相關領域改革工作產生重要促進作用。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確定了3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覆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方方面面,並明確到2029年、2035年乃至本世紀中葉的改革目標,我們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着、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各項改革任務的落實。
《決定》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提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自黨的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直是我們黨推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基本建立,但隨着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市場發育不充分、政府和市場關係尚未完全理順等問題仍然制約着經濟高質量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繼續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方面持續加力。
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決定》將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列爲主要任務之一,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質量發展成爲主旋律。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發展,賦予習近平經濟思想新的內涵,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着眼於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着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破除阻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爲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需要繼續弘揚改革開放精神。改革越往前走,遇到的困難就越多、挑戰就越大、任務就越艱鉅,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在改革開放精神指引下繼續開拓創新,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羣衆中的創造活力,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
【作者許寶健 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