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到“16萬公里” “軌道上的中國”成色更足

(原標題:從“1”到“16萬公里” “軌道上的中國”成色更足)

一部中國鐵路史,就是一部中國式現代化的奮進史。七十五載風雨兼程,新中國鐵路以驚人的速度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和先進的鐵路網,路網規模和質量實現重大躍升。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從1949年2.1萬公里、1978年5.2萬公里;到2003年7.3萬公里、2012年9.8萬公里,再到2024年16萬公里……一個個數據勾勒出一條不斷上升的曲線,印證着中國鐵路從落後時代、跟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的歷史性跨越,這不僅反映着中國經濟實力,更承載着民族復興的速度與溫度。現如今,軌道交通在神州大地上星羅棋佈,成爲展現新時代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形象的亮麗名片。

鐵路網鋪滿全國,勾勒出制度密碼。縱橫交錯的鐵路網如鋼鐵巨龍般蜿蜒於華夏大地,跨越江河湖海,串聯起了東西南北。從高寒的青藏高原到溼熱的東南沿海,從廣袤的東北平原到崎嶇的西南山區,鐵路的觸角幾乎遍及每一個角落。目前,鐵路覆蓋了全國99%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覆蓋了全國96%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路網密度和人均鐵路擁有量大幅提升。回首75載櫛風沐雨,中國鐵路步履堅實。我國旅客鐵路發送量從1949年的1.02億人次增長至2023年的38.55億人次;鐵路貨物發送量從1949年的5589萬噸增長至2023年的39.1億噸;貨運週轉量從1949年的184億噸公里增長至36438億噸公里……正是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中國鐵路才得以用較短時間實現“彎道超車”。

中國列車加“數”前行,離不開鐵路科技。回望75載劈波斬浪,一代代鐵路人憑藉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爲人先的銳氣,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行,不斷刷新中國高度、創造中國奇蹟。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鐵路的平均運營時速在40公里左右,今天覆興號以350公里時速疾馳,高速鐵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僅讓“中國速度”成爲明信片,更讓我國成爲全球高鐵技術的引領者。通過自主研發和創新應用,我國成功攻克了CR450科技創新工程的實施、破解了極端氣候、複雜地質等一系列難題,相繼研製了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等。此外,中國鐵路還積極探索新能源列車的應用,打造低碳環保的運輸方式……這些創新與突破,不僅彰顯了我國高鐵技術的雄厚實力,也爲世界鐵路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樣本”。

七十五載波瀾壯闊,新時代中激流猛進。我們有理由相信,滿載着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榮使命的中國鐵路這條開往新時代的“鋼鐵巨龍”將繼續領跑世界,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發展邁進。

鹽城 追風

編輯:洪雲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