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正好 鐵路建設鋪就發展快車道

春潮涌動,萬象更新。2025年的中國鐵路建設以“開年即衝刺”的姿態,在神州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壯闊的奮進畫卷。從穿山越嶺的隧道貫通,到跨江連海的軌道延伸,鐵路建設者們以汗水澆築發展之基,用智慧編織流動的“鋼鐵動脈”,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高鐵建設“加速度”,重塑時空新格局。今年以來,我國高鐵建設持續提速,以“八縱八橫”主通道爲骨架的高速鐵路網不斷加密延伸。數據顯示,僅1至2月,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便完成了685.4億元,同比增長5.1%,鐵路重點工程的實物工作量實現了顯著提升。渝廈高鐵重慶段的聯調聯試如期啓動,這條設計時速高達350公里的“鋼鐵巨龍”,將重慶主城至黔江的時空距離從4小時縮短至1小時以內,成爲成渝城市羣與東南沿海緊密相連的“黃金紐帶”。施工過程中,建設者克服高瓦斯、斷層褶皺等地質難題,400餘名工人鏖戰10小時完成線路撥接,展現了“硬核攻堅”的中國速度。與此同時,西渝高鐵向陽二號隧道正洞掘進突破50%,滬寧合高鐵豐山隧道貫通,金建高鐵進入鋪架階段,全國高鐵“聯網補網”的步伐鏗鏘有力。

運輸網絡“織密網”,暢通經濟大循環。2025年的鐵路建設,不僅是速度的飛躍,更是網絡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突破17萬公里大關,高鐵里程將達4.9萬公里,一張覆蓋更廣泛、效率更高的運輸網絡正加速形成。渝萬高鐵雙流村隧道的貫通,便是這一網絡優化的生動寫照。這條單洞雙線隧道穿越複雜地質層,建設團隊創新運用“動態監測+智能裝備”技術,成功攻克淺埋大斷面塌方的風險,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再添一條“一小時經濟走廊”。此外,蘭合鐵路黃家嶺隧道的貫通結束了甘肅臨夏州不通鐵路的歷史,漳汕高鐵跨海特大橋的開工將閩粵經濟帶緊密串聯,鐵路建設正從“主動脈”向“毛細血管”延伸,爲區域協調發展打通了“任督二脈”。

開局亮眼“顯韌性”,鑄就基建新標杆。2025年鐵路建設“開門紅”的背後,是中國基建實力的集中彰顯。國鐵集團提出全年投產新線2600公里、完成基建投資5900億元的目標,而前兩月的投資增速與項目進展已爲這一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以科技創新爲例,CR450動車組樣車下線、5G-R系統試驗推進、懸臂智慧造橋機應用等成果,推動鐵路建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轉型。更令人矚目的是,鐵路投資與民生需求深度綁定——廣花城際鐵路加速“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滬蘇湖高鐵激活長三角科創走廊,鐵路正從“交通工具”升級爲“發展引擎”。

從“鋼軌上的中國”到“流動中的強國”,鐵路建設既是基礎設施的“筋骨”,更是經濟發展的“血脈”。2025年的春風裡,鐵路人正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魄力,將“規劃圖”變爲“實景畫”。未來,隨着更多“超級工程”落地,這張縱橫交錯的鐵路網必將承載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託舉起區域協調發展的夢想,讓中國經濟的巨輪在高質量發展的航道上行穩致遠。(楊娟、敬文)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