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37次 高瓴投了什麼?

《科創板日報》8月30日訊(記者 陳美)氫能領域出現一筆重磅投資。近日,漢丞科技宣佈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國際能源及資源公司福德士河和高瓴創投成爲其投資人。

在此之前,高瓴創始合夥人李良在中國基金合夥人峰會上表示,今年以來,高瓴出手37筆。

“這兩年備受關注的人形機器人企業智元機器人、大模型公司MiniMax等,高瓴均是最早一輪投資人。未來,高瓴將繼續投早、投小、投硬核。”李良說道。

“出手”氫能領域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此次高瓴聯手福德士河出手的漢丞科技,便是高瓴投資的“硬核”項目之一。

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顯示,漢丞科技創立於2016年,創始團隊由海歸科學家爲核心構成,擁有強大的技術背景、同時兼具深厚的產業經驗。

作爲先進的含氟薄膜材料研發製造商,漢丞科技研發生產的質子交換膜是氫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一位投資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在這一部件上,此前我國對進口的依賴程度一度達到99%。

目前,漢丞科技質子交換膜工廠已在上海臨港建成,實現核心原材料至最終成膜全鏈路國產化。

不僅是漢丞科技,在氫能領域,高瓴持續佈局。

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顯示,從今年2月出手的明陽氫能,到稍早前投資的陽光氫能,再到2023年9月下注的上海氫能企業ROTOBOOST(羅託布斯特),持續加註的唐鋒能源,以及已經上市的重塑能源,和擬上市的浙江藍能,高瓴在該領域已出手6家企業。

上述企業中,明陽氫能聚焦制氫電解槽產品;陽光氫能專注於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技術;羅託布斯特主攻工業規模的低碳制氫技術開發;唐鋒能源爲燃料電池膜電極的研發商;重塑能源集中於燃料電池技術;浙江藍能聚焦氫能及清潔能源裝備,爲儲運鏈條公司。

可以看到,高瓴在氫能各個環節均有佈局。高瓴創投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氫能產業鏈主要由制氫、儲運、加氫、用氫等幾個核心環節構成。

“每個環節中,高瓴創投均會尋找確定性需求更強,技術共識接近形成,且存在長期技術門檻和技術迭代空間,以及能夠重塑競爭格局或者供應鏈節點的公司,進行投資佈局。”

今年出手37筆,高瓴投了這些行業

作爲頭部機構,高瓴的出手備受關注。

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顯示,今年高瓴出手的37筆投資中,涉及醫療、新能源新材料、製造業、硬科技,以及消費科技與互聯網5大行業。

具體來看,今年高瓴出手了11個生物醫療項目,佔比30%;新能源新材料爲9個,佔比24%;製造業有8個,佔比22%;硬科技公司有6個,佔比16%;消費科技與互聯網有3個,佔比8%。

可以看到,生物醫療是今年高瓴出手最多的領域,今年分別投資了普康唯新、澤安生物、順美醫療、京宇一美、登達適醫療、聖方醫藥登等公司。

其中,普康唯新於今年6月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高瓴創投、IDG資本、惠每資本、華泰紫金投資、長江國弘投資等聯合出手。這家公司深耕多肽領域長效修飾技術,在多肽長效化側鏈、單分散PEG衍生物和多肽藥物上游原料等領域構築了豐富的產品管線。

於7月完成超2000萬美元A輪融資的澤安生物,亦是高瓴創投、啓明創投、順爲資本、險峰旗雲、龍磐投資等下注。該公司研發以“髓系細胞銜接器”技術平臺(Myeloid Engager Platform)爲基礎的新型免疫療法,以更好應對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領域的未滿足臨牀需求。

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氫能是今年高瓴出手最多的細分領域,包括漢丞科技、陽光氫能、明陽氫能。此外,也出手了儲能領域的液流儲能、光伏機器人仁潔智能等。

製造業上,出手的8個項目中,今年高瓴對智元機器人作了追加投資。截至目前,高瓴作爲首輪投資人,出手的‌智元機器人,估值已經達到70億元,‌反映了智元機器人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快速崛起和市場潛力。

與此同時,高瓴也押注製造業出海公司揚騰創新。該公司於今年3月被高瓴創投、中金浦成出手,參與B輪融資,該公司爲汽車零配件全球化製造及銷售商。

硬科技和消費科技與互聯網方面,與智元機器人一樣,高瓴今年持續加註MiniMax。截至目前,經歷4輪融資的MiniMax,估值已達到25億美元。

消費科技與互聯網上,高瓴則入股了小紅書。7月,小紅書以估值1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0億元進行老股出手,紅杉中國進一步增持,高瓴、博裕資本和中信資本首次進行投資。

整體來看,高瓴保持了較高的出手頻率,同時覆蓋多個領域。對於投融資事件有所下滑的生物醫療,高瓴也在逆勢佈局,並積極佈局新能源新材料領域。

一位投資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在新能源領域,儘管光伏產業鏈的一些細分領域在加速洗牌加速,但新能源新材料技術的變革,仍是創新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