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糗又軟弱?78歲的拜登不可低估!

昨夜今晨,兩件大事吸引着國際輿論密切關注:

一個就是“神舟十二號”一飛沖天。這是又一個令14億中國人備感振奮的時刻,不僅繼續刷新中國航天事業的卓越表現,更稱得上是中國發展不可遏制的一個明鑑。

另一件事就是在日內瓦舉行的俄美峰會

在G7、北約和美歐三大峰會中不遺餘力地拉攏盟友對抗中國之後,美國總統拜登又試圖邁出緩和與“傳統對手”俄羅斯緊張關係的第一步。

媒體廣泛認爲,他是想騰出更多精力遏制中國。

網友說,中國人正忙着在自主科技創新方面尋求突破,同時也是在爲整個人類航天事業做出貢獻。同一時刻,美國卻仍是在處心積慮給中國下絆子。這樣一比,高下立判

而在“普拜會”中,拜登也延續着歐洲行中“狀況頻出”的表現。

媒體和網友對他在外交公開場合一連串出糗場景津津樂道,國內共和黨對手藉機抨擊他在普京面前的“軟弱無能”。

但這些窘態和所謂“軟弱”,遮擋不住拜登作爲外交老手的那一面。對我們來說,這始終是一個不可低估的對手。

1

普拜會的舉辦地點拉格蘭奇別墅,坐落在可以俯瞰日內瓦湖的一座公園裡。這座豪華別墅歷史悠久,始建於18世紀,據稱是美俄雙方經過長時間協商才選定的地點。

選在日內瓦談,很自然地引起歷史聯想。

1985年11月,美國總統里根和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日內瓦舉行著名的“爐邊會談”。那場會談後來成了冷戰史上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時刻,隨後美蘇冷戰堅冰開始加速融化。

但聯想歸聯想,美俄關係現實實在骨感。

BBC駐莫斯科記者在會談前一天的分析,道出很多人的看法:跟當時的美蘇峰會相比,普拜會無論在兩國元首個人關係還是政治解凍前景方面,都“沒有令人期待之處”。

還有一個“非可比性”因素BBC記者沒有挑明,就是78歲的拜登看起來“更軟弱”。

里根被認爲是“二戰後美國最偉大的總統”。較之里根對陣戈爾巴喬夫,一些美國民衆、媒體對拜登直面普京時的表現心理沒底。拒絕召開聯合記者會,更被理解爲白宮自己都怕被普京搶了風頭。

16日會談的一些細節也印證着這種“擔憂”。

正式會談還沒開始,就有眼尖的媒體捕捉到拜登看手中小卡片的場景。它們形容拜登隨身帶了小抄,好像馬上就要開考的學生。而另一邊的普京,則是一派神情自若。

兩人會後各自舉行的記者會也被拿來對比。

普京非常自信,記者會長達50多分鐘,回答了二三十個問題,事先也沒對提問進行篩選。而拜登只回答了“精心挑選”的7個問題,記者會半個小時,開始10多分鐘還用上了提詞器。

推特上一些網友批評拜登,說他在普京面前“軟弱無能”。

在日內瓦現場“出糗”之前,拜登已在國內遭到圍攻。

在14日晚的黃金時段節目中,福克斯新聞主持人肖恩·漢尼蒂就“預言”,普京“將親眼目睹喬的軟弱”,並稱“普京喜歡一個軟弱的美國和一個軟弱的美國總統”。

國會共和黨人最近也不時發出類似的批評。

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參議員本·薩澤等都站出來反對美俄峰會。他們說“軟弱”的拜登根本無法與俄羅斯人匹敵,舉行峰會是對普京的“獎勵”。

2

冒着現場出糗的“高風險”,頂着國內政治對手和保守派媒體的猛烈攻訐,拜登爲何“執意”要見普京?

尤其考慮到,1970年代進入政界以來,拜登身上一直揹着“反俄鷹派”標籤。有人回顧過去20年來他對普京的態度,說一個沒有改變的事實就是:拜登不信任普京。

這個反差,更讓拜登這波對俄操作值得琢磨。

一位美國問題學者說,至少在提議舉行普拜會這個環節,越是因爲年齡和身體原因帶來一些窘態和“軟弱”表現,越能反襯出拜登作爲一個美國外交老手的老謀深算一面。

在長達4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拜登親眼目睹老布什、克林頓、小布什和奧巴馬等美國兩黨總統都曾試圖重啓美俄關係,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這也讓拜登特別注意“不去犯同樣的錯誤”。

用華盛頓郵報的話說,拜登正在用一種“悲觀主義戰略”推動對俄關係:

在這次普拜會中,他沒像幾位前任那樣主動提重啓美俄關係,也沒像當年小布什那樣,佯裝表達對普京的“信任”。在會後記者會上,拜登直言,“這與信任無關,而是關乎自身利益”。

有美媒說,他以一種“現實的語氣”描述這次峰會。雖然雙方同意恢復互派大使和重啓戰略穩定問題談判等等,但拜登並不認爲,“突然間一切就都起作用了”。

在被抨擊“軟弱”背後,拜登竭力實現着他的意圖:

普京是他上任後會見的首位非西方領導人。舉行美俄峰會,既可強化他所推動的“民主—威權”之爭敘事,展現拜登政府捍衛西方價值觀的立場,也可減弱俄作爲“破壞性力量”的不可預測性。

日本經濟新聞16日的文章說,與俄羅斯建立一種“穩定而可預測的關係”,正是拜登期望所在。

邁出與俄羅斯這個“傳統競爭對手”緊張關係的第一步後,接下來,拜登及其政府將把更多精力放在遏制中國方面。

事實上,還沒離開日內瓦,拜登就已將矛頭對準中國。

在記者會結束、準備乘坐“空軍一號”離開日內瓦之前,拜登又在機場接受媒體採訪,毫不掩飾地渲染中國威脅,挑撥中俄關系,稱俄羅斯正在受到中國的“擠壓”。

出糗、被批“軟弱”背後,是78歲的拜登正一步步推進他的對俄和對華戰略盤算。

3

在日內瓦“普拜會”之前,開啓上任後首次歐洲之行的拜登,就已多次因爲公開場合的“詭異”言行遭遇翻車。

比如當地時間15日的美歐會談上。

在期期艾艾一連串無意義語符之後,拜登開始介紹美方的隨行人員,布林肯、戴琪、雷蒙多……然後又是一串“聽不清”,這時他似乎從桌上的疑似講話稿中找到方向,話鋒一轉,談及美歐關係,“歐洲是我們的天然夥伴……”

沒說幾句,拜登的目光掃到美方代表團一側,陡然想起自己還沒介紹完隨行人員。

他神情懊惱地說:“我忘了介紹國務院的沙利文……我漏掉了很多人,我要道歉,我惹上麻煩了……不管怎樣,我們以後再說……”

好吧,只是新問題又來了:這麼一打岔,拜登又忘記剛纔講到哪裡了……

還有之前在G7峰會期間的一次記者會上。

拜登提到希望人道救援被內戰蹂躪的敘利亞,但他三次將“敘利亞”錯說成“利比亞”。

同一場合,拜登又連續3次將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說成COVID,白宮的後續稿件只得用括號做出更正。

拜登的麻煩,還不只是“失言”。

G7峰會上,英國首相約翰遜剛剛介紹過南非總統拉馬福薩,下一秒拜登又提醒要介紹拉馬福薩。約翰遜從善如流,但補了一句“我剛剛介紹過”。拜登還一臉疑惑:“有嗎?”約翰遜秒回:“有的,我真的有。”

拜登的頻繁出錯,不少美國人都看不過去了。

福克斯新聞撰稿人塔米·布魯斯發推文說,“這太可怕了!某些時候,他的認知障礙必須被視爲國家安全威脅,因爲它會帶給我們的敵人信心。”

還有保守派政客嘲諷道:“這個男人應該待在家裡,他顯然患有癡呆。”

其實,從拜登宣佈競選總統時開始,有關他身體狀況下降的傳言就一直有。

等到上任後,拜登多次忘記美國官員名字,有時還會用折磨人的句法說話,讓困惑的聽衆懷疑一臉黑人問號。他偶爾還會在講話中失去思路,或者從一個主題開始,再在另一個主題結束。

拜登對此心知肚明,他自嘲是個“失態機器”,“但是,與一個不能說真話的人比起來,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是的,雖然拜登多次遭遇“失態”事故,但在很多人眼中,他比前任真誠多了,有點問題,大概是每個人老了都可能碰到的。

普京和拜登會面:尬坐3分鐘,拜登只顧看“小抄”,不敢正視普京(來源:original)

推薦閱讀:

這次歷史性普拜會,十個意味深長的細節!

拜登先伸出右手,普京也伸出右手,兩人相視一笑,各自上前一步,也不碰肘,兩隻手緊緊握在了一起,女助理趕緊跟上去,將大門關上……

然後呢?

然後,就會談了,舉世矚目的普拜會。

外交無小事,細節很重要,一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往往透露出意味深長的信號。完全個人觀點,幾個很有意思的細節。

細節一,拜登的手卡

雙方坐定,美國人很驚異地發現,拜登竟然還拿着手卡,時不時還要瞄上一眼。相比之下,普京很放鬆,半躺在椅子上,手裡沒任何東西。

這說明什麼?

要麼,拜登很認真,做了充分準備;要麼,拜登怕忘詞,怕說錯話。

但看到有美國記者感慨,“我們的總統在提供答案時,仍然需要經常閱讀手卡,這看起來既尷尬又軟弱”。

細節二,特朗普總統?

很快,手卡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現場的美國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明明要說的是普京,拜登嘴裡突然冒出來“特朗普總統”,儘管很快糾正過來了。

這場會晤,跟特朗普有什麼關係?

美國社交媒體上,看到有人分析,根據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可能在拜登眼裡,普京就是特朗普,特朗普就是普京。但拜登的這一念叨,估計在佛羅里達的特朗普,心裡會是一哆嗦。

細節三,會談的時間。

大概三小時,遠遠短於之前預估的4-5個小時。當然,時間太長,也未必都是好事。但時間縮短,不排除幾個理由:

1)該談的都談完了,談下去就是車軲轆話;

2)話不投機,半句多;

3)年齡在那,有點撐不住了。

具體原因,我也不知道,以後看美國官員的披露吧。

細節四,肢體語言。

表面看,很放鬆。有一張照片,拜登蹺二郎腿,大笑;普京兩腿叉開,雙手舉起,大笑。

兩人都知道,全世界都在看,因此,都努力向世界展示自己自信從容的一面。

當然,還要看不同的角度。另一種照片就顯示,拜登不笑了,雙手放在膝蓋上;普京眼神下沉,右手在椅子扶手上做着小動作。

什麼意思?這麼大場合,兩人多少也都有點緊張。

細節五,禮物

拜登呈上禮物,一個美國野牛的水晶雕塑。白宮的解釋是,這“莊嚴地塑造了美國最威嚴的哺乳動物之一,代表着力量、團結、韌性”。

應該有內涵吧。

而且,拜登還向普京贈送了他常戴的飛行員墨鏡。哦,就是《時代》週刊封面的那副墨鏡。拜登的眼裡都是普京。

俄羅斯肯定也有回贈。但具體還不清楚,不知道會不會是與普京打過交道的五個美國總統的套娃?

細節六,恭維。

沒有火花四濺。至少,拜登沒有再罵普京是“殺手”,也沒說從普京眼睛裡看不到靈魂。事實上,在會談前,他已經改口誇讚,普京很聰明,很強硬,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

普京更是普京,誇獎拜登“平衡、專業”,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政治家”。拜登和他詳細談了很長時間,還談到了他的家庭,“這不是你和大多數政治家能做到的”。

該罵的時候罵,該誇的時候誇,果然都是老資格政治家,都很有一套。

細節七,交鋒

具體不知道,但從記者會披露的內容看,還是存在交鋒。

拜登說:我的底線是:我告訴普京總統,我們需要有一些我們都能遵守的基本規則。

比如,在俄羅斯反對派納瓦利內問題上,拜登威脅:如果納瓦爾尼在獄中死亡,那將給俄羅斯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還有,拜登說他遞給普京16個基礎設施目標,你們的黑客不能碰。

普京則在記者會上回應:美國太虛僞。

他告訴美國記者,這個人(納瓦利內)“知道他在違反俄羅斯的法律。他已經兩次被定罪”。他甚至拒絕直接稱呼納瓦利內的名字,而是說,“你剛纔提到的那個公民”。

普京還反脣相譏美國人權:1月6日,一些有政治訴求的美國人去美國國會,但結果是400多人受到刑事指控。他們將面臨20年甚至25年的監禁。他們被稱爲國內恐怖分子……有些人死了,其中一個被警察當場開槍打死,他們其實並沒有用武器威脅警察。在許多國家,同樣的事情發生了……我們不希望讓同樣的事情在我們國家發生。

還有,“關塔那摩監獄怎麼辦——它還在運作,它不受任何法律的約束,國際的,美國的,什麼都沒有。中情局的監獄在很多州都開設,而且實行酷刑,這是人權嗎?”

細節八,拜登發飆

拜登發飆了,不是對普京,而是對CNN記者。

CNN記者追問拜登:總統先生,你爲什麼這麼有信心(普京)會改變他的行爲……考慮到他過去的行爲根本沒變,在剛纔的記者會上,在和你坐了幾個小時後,他否認與網絡攻擊有關,他淡化了侵犯人權的行爲,他甚至拒絕說出納瓦利內的名字……

正在興頭上的拜登,很不高興:假如你還無法理解這一點,那就是你做錯了。

記者們很錯愕。看到有美國媒體分析:這一刻,拜登對CNN比對普京還要強硬。

細節九,記者會背後。

會談結束後,普京先開記者會,拜登接着記者會。

但美國人就感慨:從記者會就可以看出,爲什麼兩個總統不按慣例舉行聯合記者會。

因爲普京記者會持續了55分鐘,回答了二十多個問題,沒使用任何提詞器。拜登持續了大概半個鐘頭,只回答了7個問題,其中,他先用提詞器講了11分鐘。

在美國人最擅長的記者會上,普京充分顯露了優勢和自信。

細節十,誰是贏家

唯一具體的成果,雙方大使都可以回去工作了。當然,後續談判還在繼續。

誰是贏家?

雙方都認爲自己是勝利一方。拜登說,他堅定地捍衛了美國利益,會談很積極,我不認爲普京在尋求一場冷戰。

普京則很含蓄,說:好吧,我想在我們見面之前拜登總統說過,這不是一場體育比賽,我完全同意這一點。記分有什麼意義呢?這次會談是實質性的,是具體的。

當然,有禮物,但沒有說要繼續會晤,也沒有邀請對方來本國作客,成果多少,大家自行評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