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黑走馬”,盤點新疆那些和動物有關的舞蹈

樂手彈起冬不拉,琴聲此起彼伏。平日裡令人聞風喪膽的黑熊站在舞臺中央,周邊觀衆竟也能面不改色地歡呼。

更不可思議的事情即將發生,兩頭黑熊竟隨着音樂翩翩起舞……

這不是動畫,更不是科幻片,這是新疆舞的一種藝術形式。

也許你會想,這頭“熊”可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雜技熊,實則它只是披着黑熊外表的人。

正是人的舞動讓這個熊看起來可愛了許多。

有人說:“新疆人會走路就會跳舞。”雖有失偏頗,畢竟跳舞這件事因人而異,但每當節日或歡慶時刻總會有舞蹈來烘托氛圍。

新疆舞蹈也有好多種藝術形式,只要場地夠大,各式各樣的舞蹈,大家都能跳個遍。

不過,像這種模仿動物的舞蹈算是小衆,這些年來倒是鮮少出現在大家的面前。

今天我來盤點一下那些可可愛愛,但鮮爲人知的動物模擬舞蹈。

朋友們,準備好舞動了嗎?

憨態可掬的黑熊舞

▲圖源:@新浪微博:陸建華攝影

哈薩克族人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與大自然相依爲命,同各種動物打交道。

動物模擬舞蹈,是哈薩克族傳統的民間舞蹈,充分表達了哈薩克族人對動物們的喜愛,經歷了歲月漫長的洗禮,更是在逐年地發展完善中。

其中,黑熊舞雖不如每逢佳節聚會必跳舞蹈——黑走馬出名,但其編舞中的起承轉合足以讓我們瞭解到哈薩克族人眼中的黑熊是何種模樣。

黑熊的存在是讓他們既喜愛又厭惡的存在。

喜愛是因爲黑熊強壯威武,是力量的象徵。厭惡是因爲黑熊時常會攻擊牧民的牲畜羣。

可是,細看黑熊舞,我們會發現,人們對黑熊的喜愛程度遠超於厭惡程度。

通常來說,黑熊舞根據不同的故事情節分爲三種表演形式:《走熊舞》、《瘸熊舞》、《鬥熊舞》。

在《走熊舞》的傳說中,獵人和黑熊進行種種battle,最終“不打不相識”成爲了好朋友。

這讓我想到了動畫電影《熊出沒之大過年》裡的故事情節。

平日裡,雖然熊大、熊二與光頭強鬥智鬥勇,互相討厭,但看到光頭強不能在新年趕回家過年,心生惻隱,幫助他成功回家。

當時,這組橋段騙取了我不少的眼淚呢。

再來談談《瘸熊舞》,顧名思義是熊受了傷一瘸一拐,慌忙逃竄的樣子。表演者正是要表演出這種憨態可掬、笨拙可愛的形象。

《鬥熊舞》(與鄂倫春族的鬥熊舞不同)主要是獵人和黑熊搏鬥。這個表演更多的是要表現出黑熊的獸性,故與前面的可愛形成強烈的對比。

▲圖源:@新浪微博:高鼠

歸根結底,黑熊舞主要表現出熊與人類和睦相處,共同維護家園的思想。

大自然不只屬於人類,它屬於生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圖源:@新浪微博:昌吉日報社

英姿颯爽的鷹舞

塔吉克族把鷹視爲強者、英雄,民間有不少關於鷹的傳說。人們根據鷹在天空上飛翔的動作創造了鷹舞。

除了塔吉克族,新疆其他少數民族也有鷹舞,不過舞蹈動作和內容各有不同。

—點擊閱讀相關文章—

▲圖源:@新浪微博:中國國家地理

鷹舞的主角大多爲男性,舞蹈的內容展現出了俊健粗獷、英姿颯爽的風格。

不過在佳節或聚會時,大多是男女雙人舞,女性的鷹舞柔和平穩,與男性的舞蹈形成了互補之勢,一柔一剛,隨着音樂,把氛圍感直接拉滿!

塔吉克族鷹舞的主要形式有“恰甫蘇孜”、“買力斯”、“拉潑依”等。

“恰甫蘇孜”(塔吉克語中意爲“快速”、“熟練”):音樂節奏較快,舞者之間帶有競技性,整個舞蹈風格比較活潑。

“買力斯”(意爲“特定節拍”):以民歌爲伴唱或民樂伴奏爲主的自娛性舞蹈,也可以表演一些傳統的故事性民歌。

“拉潑依”(家庭內只用一個熱瓦甫伴奏的特定舞蹈形式):只用熱瓦普伴奏的舞蹈,也可以邊演奏邊跳舞。

▲圖源:@新浪微博:新疆搜索

鷹在風雲變幻中馳騁,堅毅勇敢,且敏銳神秘,這些特質也能在塔吉克族人民身上看到。

也許正是因爲他們擁有這樣的性格,才能跳出具有靈魂的鷹舞。

滑稽可愛的雞舞

在所有古代的計時工具中,雞是最準時的。它不管酷暑嚴寒,都能守信報曉,因此它是守信、守時的象徵。

雞叫了,天亮了,我們也從黑暗走向了光明。

維吾爾族雞舞是新疆哈密的一個古老的傳統民間舞蹈,是個滑稽且表演性極強的舞蹈。

它的表演方式有兩種,分別是三人舞和雙人舞。

三人舞是兩男一女穿戴特製的雞冠、鷹頭、帽子與服飾,表演內容其實是我們熟知的“老鷹抓小雞”。

扮演母雞的演員出場後要表演餵食、安撫小雞等動作。然後,老鷹上場,先來一系列的旋轉、跳躍,表現出抓小雞的強烈意圖。母雞奮力反抗,兩者搏鬥,最後母雞成功保住了它的孩子。

這種充滿童趣的雞舞,也深受大人們的喜愛。

由此,不難看出,人們不管年齡多大,內心還是保留着自己的童真。

雙人舞由兩名男性或一男一女來表演,服裝上沒有嚴格要求,穿日常服飾或傳統服裝即可。

表演內容是要展現兩隻雞的嬉戲追逐,選用歡快的節奏,推動聚會走向高潮。

▲視頻來源:2022年6月9日哈密木卡姆

非遺保護中心舉辦的展演

開頭14秒是納孜爾庫姆

(nazirkom,是新疆別具一格的民間舞蹈)

鼓變節奏後開始真正的哈密雞舞。

‍‍▲吐魯番木卡姆之《納孜爾庫姆》‍‍通過活潑生動的雞舞,表現了人們對待生活的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同時讓大家的身體舞動起來,在歡樂的氛圍下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一羣童心未泯的人們通過這些簡簡單單的動作拂去內心的倦意,暫時卸下勞作後的辛苦與疲憊,讓他們的生活充滿歡樂與熱愛。

▲圖源:@新疆畫院畫家 阿卜杜許庫·克里木,《雞舞》

守護與傳承

自古以來,人類對世間存在的生靈萬物滿懷好奇與敬仰,以此化爲自己的信仰圖騰,在新疆這片土地裡亦是如此。

儘管隨着時代的變遷,人們展現崇尚動物的方式有所改變,但是人們依然保留着對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如今,全球氣溫升高,地球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甚至時常會看到物種滅絕的新聞,這讓我們不禁要問到,人類真的能守護好地球這個家園嗎?

對於這個問題以及未來的結果,一切都是未知。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記住,同處於大自然,萬物生靈均與我們平等。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很難維持一個良好的、可延續的關係。

世代居住在新疆的人們,在美景和獨特的地理地貌的孕育下,秉承着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適應着人類生活對大自然的影響。

他們認爲所有的生靈與人平等,不存在人類即所有。因此生活中的很多習俗都與大自然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就如前文提到的熊舞,現實中黑熊不會那麼溫和,甚至會攻擊牧民的牲畜,可牧民不會因此對黑熊抱有怨恨。

相反,會崇拜黑熊的勇猛,從而編成了這些可愛、靈動的熊舞,給人們的閒暇生活帶來了歡樂,同時又教育後輩們,黑熊永遠是大家庭中的一員,不能因爲它傷害牲畜帶來損失而去獵殺它們。

動物模擬舞蹈在今天是小衆的舞蹈,在日常的舞臺上幾乎沒有它的身影,只能在一些特定場合看到它。如今,更是連知道的人都很少,能夠表演的人也越來越少。

小衆不代表沒有。近些年來,有不少傳承人積極地依託網絡平臺宣傳這些舞蹈,讓我們在網絡上也能夠大快朵頤,真令人欣慰!

這些舞蹈實則都蘊含着不同民族的文化、歷史。每一份文化、歷史都蘊含了積累多年的民族智慧,實屬無價之寶。

我相信,在這些看似小衆的傳統文化中,曾經發生過的故事絕不亞於一本暢銷小說,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

參考資料:

[1]瑪爾瑪爾·賽爾哈孜:《哈薩克族動物模擬舞組合教材的實踐研究》,2020年5月8日

[2]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塔吉克族鷹舞》,2018年12月14日,(https://www.ihchina.cn/)

[3]王芳芳:《哈密維吾爾族雞舞的調查與研究》,2015年6月2日。

[4]微信公衆號“民族史”:《陳祥軍|知識與生態:本土知識價值的再認識——以哈薩克遊牧知識爲例》(https://mp.weixin.qq.com/s/cATHpUAEv29QBdv4dheu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