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年底 KPI,車企的心眼子都用在「免息」上了

每到年末,車企爲衝刺全年銷量目標,往往會掀起一波促銷熱潮。然而,今年的市場卻顯得有些「冷靜」。

11 月底,特斯拉率先啓動了 Model Y 的限時優惠活動,引發市場熱議。按理說,這會帶動其他車企競相跟進,但今年的情況卻不盡相同。截至目前,響應特斯拉降價的車企不到 10 家,與過去價格戰的連鎖反應形成鮮明對比。

與此同時,與傳統的「現金優惠」促銷不同,今年的車企更傾向於推出免息貸款、置換補貼等金融優惠。這種變化表明,車企的促銷策略正從簡單粗暴的價格戰,轉向更注重消費者購車門檻的優化。

爲什麼今年的氛圍變了?中國車市的價格戰真的結束了嗎?

01

價格戰「降溫」?

回顧 2023 年底的汽車市場,價格戰如火如荼,比亞迪率先引爆,以強勢降價拉開序幕。隨即,理想、零跑、小鵬等近 20 家品牌紛紛跟進,部分車型的現金優惠高達 12 萬元,直接引發了全年最激烈的市場競爭。

然而,進入 2024 年底,儘管特斯拉延續了降價的策略,卻未能再現去年「全行業聯動」的盛況。今年的價格戰,似乎正在降溫——但如果仔細觀察,真相可能更復雜。

特斯拉打響年底促銷的第一槍,針對 Model Y 推出誘人的組合優惠:最高 1 萬元現金優惠、五年 0 息貸款疊加,綜合優惠力度在中國市場最大可達 18.5 萬元。這一策略直接讓 Model Y 在中國的價格優勢遠超其他地區,最多能便宜 18.5 萬元。

按照以往規律,這樣的大幅降價往往會引發行業跟隨。然而,這次其他品牌的反應卻顯得「慢半拍」,跟進力度明顯減弱,只有不到 10 家車企參與。

這背後不僅反映出市場競爭的變化,也可能說明價格戰在某種程度上正在「進化」:單純的降價已不再是唯一手段,更多元化的銷售策略層出不窮,如 0 首付免息、贈送選配、送積分/禮品以及跨地區領取補貼等方式。

在這一波促銷活動中,理想和極氪最先響應。11 月 29 日,理想汽車宣佈,全系限時 3 年 0 息購車政策,最低首付 6.98 萬元起,優惠期截至 12 月 31 日。同時,消費者還可選擇 5 年低息貸款方案;極氪也表示,將此前的優惠活動延續,包括 4.7 萬元現金優惠和 6.3 萬元購車權益,並推出 0 首付 0 利息金融政策覆蓋全系車型,最高可省 11 萬元。

緊隨其後,騰勢推出全系三年免息政策,最低首付爲 8.99 萬元;嵐圖汽車對 FREE 318 車型提供最高 3 萬元現金優惠和兩年 0 利息購車政策,還爲用戶提供整車及三電終身質保;蔚來汽車則保持了 2 年 0 利率政策,並加碼贈送 5 年 NOP+高階智駕功能的福利,相當於變相優惠了 2.28 萬元。

與多數車企採用三年免息政策不同,上海智己則推出了更具競爭力的 5 年 0 利率貸款方案,適用於全新智己 L6 和 LS6 車型。最低首付爲 5.99 萬元。

面對新勢力的衝擊,傳統車企也通過創新金融政策迎戰。別克 GL8 PHEV 推出「0 利息 0 套路」政策,支持首付 50%,24 期免息。同時,別克還提供高達 4.5 萬元的置換補貼和 10 倍定金膨脹優惠,意圖在家庭及商務用戶羣體中維持競爭力。

儘管表面上看,2024 年底的價格戰似乎「降溫」,但實際是競爭方式的升級。車企已經從簡單的價格競爭轉向更深層次的價值競爭,藉助金融工具、智能服務和長期權益來吸引目標用戶。

02

降價已不再集中在年末

目前來看,跟進特斯拉降價的車企,主要是那些年度 KPI 還差一點、只需通過小幅調整就能完成銷售目標的企業。

例如,理想汽車今年的銷量目標爲 48 萬輛,還需要在 12 月賣出約 4 萬輛,就能實現全年目標;蔚來的銷量目標爲 23 萬輛,同樣需要在 12 月賣出大約 4 萬輛;極氪的目標是 23 萬輛,12 月需賣出約 3.5 萬輛。

相比之下,銷量已接近或超出預期的車企,如比亞迪和零跑,未像其他品牌那樣積極參與價格戰。比亞迪的銷量目標爲 360 萬輛,截至 11 月,已實現累計銷量 375.7 萬輛,提前完成了年度目標,因此其在年底的衝量需求相對較小。

同樣,零跑的銷量目標爲 25 萬輛,截至 11 月,其銷量已經達到了 25.1 萬輛,基本完成了全年目標。零跑的定價策略已經符合市場預期,因此未參與激烈的價格戰,而是通過穩定的定價和合理的市場表現來滿足既定銷量目標。

與此同時,降價行爲從年末集中爆發轉變爲全年常態化,導致年底的價格戰失去往日的「戲劇性」。根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的分析,車企通常會在年末推出大規模促銷,降價幅度通常比前一年提高約 4 個百分點。然而,今年的降價幅度已達到 7 個百分點,顯示出價格戰的加劇。這種降價趨勢不再是短期的年末促銷,而已成爲市場競爭的常態,尤其是在新能源車型領域,價格戰愈發激烈。

數據顯示,2024 年 1—11 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已有 195 款車型降價,較 2023 年全年的 150 款大幅增加,遠超 2022 年 95 款的降價規模。尤其在新能源車領域,降價已成爲常態,且降價幅度也比往年更大。

插電混動車型:新車平均降價 1.5 萬元,降價幅度達到 8.5%;

純電動車型:新車降價 2 萬元,降價幅度爲 10%;

增程混合動力車型:降價幅度爲 1.58 萬元,降價力度達到 6.1%;

此外,傳統燃油車的價格調整同樣十分顯著。2024 年 1—11 月,燃油車的新車型降價幅度平均爲 1.34 萬元,降價力度達到 7.3%。

從全年降價趨勢可以看出,價格戰已不再侷限於年末集中爆發,而是貫穿全年。這種常態化的降價趨勢讓年底的促銷活動失去了往日的獨特性,但也意味着市場競爭的更深層次變革正在發生。

03

價格戰,停不下來的困局

價格戰在當前汽車市場中已然成爲一種「避無可避」的現象。然而,儘管它能夠在短期內刺激銷量,吸引消費者,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模式正將整個行業推向深淵。

許多業內大佬早已對價格戰的長期危害發出警告。華爲常務董事餘承東曾明確表示,依靠價格戰來維持企業生存是不可行的。雖然價格戰能夠短期內吸引消費者,但從長遠來看,這種競爭方式無法支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曾表示,無休止的「內卷」和激烈的價格戰,最終可能導致偷工減料、降低產品質量,甚至引發假冒僞劣產品的出現。

然而,隨着國家補貼政策逐漸透支,頭部企業擴大產能的戰略不斷推進,價格戰並不會輕易結束,直到大量品牌被迫出局。

數據印證了這一點。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3 年汽車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爲 6.5%,較 2022 年下降了 0.8 個百分點。而到了 2024 年 1-10 月,這一數字進一步下降到 4.5%,10 月甚至跌至 4.1% 的歷史低位。這種利潤壓縮使整個行業更加脆弱,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顯著降低。

價格戰的壓力不僅僅是車企間的博弈,它還直接傳導至整個產業鏈。11 月,有消息傳出比亞迪要求供應商在 2024 年降價 10%,無獨有偶,上汽大通也提出類似要求。這種降價需求使供應商面臨巨大生存壓力,可能導致供應鏈的失穩。

價格戰的後果,是中小品牌面臨生存挑戰。2024 年,高合、合創、哪吒等新興車企已經面臨嚴峻的經營困境。它們的資金鍊極度緊張,許多企業的生死攸關,經營狀況岌岌可危。最近,又有消息傳出,極越汽車遭供應商在線討債,工資停發、裁員。

雖然業內早有共識價格戰不可持續,但現實是,價格戰並不會輕易結束。行業洗牌期尚未完成,大量品牌仍在生存線上掙扎。只有當市場競爭主體大幅減少,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進一步集中時,價格戰纔可能趨於緩和。

與此同時,降價或將成爲車企爭奪市場的基礎手段,真正的差異化競爭將轉向產品力、服務體驗和品牌價值,誰能在這些領域提供更多消費者認可的附加值,誰就能在新一輪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本文源自:極客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