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培力工作站推食農環境旅行 推出外來種便當

池上地方創生青年培力站與在地產、官、學、社區合作,推出友善環境食農小旅行。(蔡旻妤攝)

池上地方創生青年培力站與在地產、官、學、社區合作,推出友善環境食農小旅行。(蔡旻妤攝)

池上地方創生青年培力站與在地產、官、學、社區合作,推出友善環境食農小旅行。(蔡旻妤攝)

池上地方創生青年培力站與在地產、官、學、社區合作,推出友善環境食農小旅行。(蔡旻妤攝)

池上地方創生青年培力站與在地產、官、學、社區合作,推出友善環境食農小旅行。(蔡旻妤攝)

池上地方創生團隊青年培力工作站推出友善環境食農小旅行,內容從認識原生種與產業,移除外來種、友善驅鳥、外來種田間午餐等,活動吸引國立臺東大學師生包車響應。學生對猛禽驅鳥印象深刻,且未發現午餐是由吳郭魚、非洲大蝸牛等外來種組成。東大教授段文宏期盼實地走訪讓學生了解人、環境、經濟的衝突。

「沒有看出其中特別之處,以爲是一般的便當」東大生命科學系學生尤辰如說,外來種便當的永續涵義也很不簡單,透過池上最有名的便當菜色,可以瞭解背後故事。

活動首站介紹曾是便當魚的菊池氏細鯽適合居住環境,並邀請百年池上便當名店全美行林爸爸、林媽媽解說池上便當的變化與產業的關係;再至大坡池環境教育館利用放棍方式移除外來種魚類,最後到田間午餐及體驗友善驅鳥。

池上是臺東重要稻米產地,每年插秧及收割時,農民必須對抗野鳥侵擾農田,在地團隊發想以老鷹等猛禽驅趕野鳥,除守護農民心血,也降低投藥及人事成本。學生袁崇威大讚,相較於課堂,實地走訪相當不錯,第1次接觸老鷹並以友善方式驅趕水鳥,印象深刻。

由國發會補助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攜手在地產官學及社區,與池上鄉公所、池上火車站、池上多元就業團隊、全美行便當店、在地小農等推出友善環境食農體驗小旅行,活動相當受歡迎,鄉親場和參訪場2場活動報名不到1日幾乎秒殺。

段文宏說,活動內容除了與在地產業文化接軌外,更具教育意義;由於生命科學系學生在生態上有相當程度認識,藉由現場可瞭解人、環境、經濟的衝突,進一步引導學生職涯發展。

團隊專案經理鄭樵表示,便當包巾是在地社區婆婆媽媽移除外來種小花蔓澤蘭植物染製成的包巾,便當菜色全是當地移除的外來種,包含吳郭魚、泰國鱧、非洲大蝸牛和大花咸豐草。活動融合智慧和裡山的精神,希望參與者可以透過看、聽、摸、聞、吃,透過5感從而加深友善環境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