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更健康?專家曝「有機vs.一般菜」營養真相...6迷思一次揭曉

有機蔬菜不一定代表沒有農藥。(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林妤柔/綜合報導

有機常給人無農藥、健康、營養的感覺,價格通常比一般蔬菜高,但買了有機的蔬菜真的就比較健康?很多人誤以爲有機就是無農藥殘留,其實不一定。食品技師張邦妮就來分享民衆對於有機常有的迷思,從外表、營養到標章一次解釋給你聽!

有機常有迷思

迷思一:有機產品就等於沒有農藥殘留?有機農產品在法規的定義中,是指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未使用非天然化學物質合成的農藥或肥料。事實上,農藥不一定都是合成物質或化學物質,也可能使用天然資材當作農藥。因此,有機農產品不一定等於「無農藥殘留」。

但有機農業是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達到自然生產安全農產品的目標,不應該只着重於農藥的「零」殘留,而是與傳統農業相比,殘留量確實下降了許多,所以有機農產品在選擇上仍算是較佳的食材。迷思二:有機蔬果一定看起來醜醜、被蟲蟲咬過?有機蔬果不可以噴灑化學農藥或肥料,給我們的印象總是有蟲蛀,又長得歪七扭八,有時候長得太漂亮,我們還會懷疑是不是被騙了!有機農產品栽種過程中,如果確實掌握適當的種植時間,利用生物科技預防蟲害,甚至採收後的儲存或運送都能適時保護農產品外觀,有機農產品也是可以長的美麗可口。

如果有機蔬菜以蟲孔多寡作爲評斷標準,是不可信的,用錯肥料或種植方式錯誤都可能出現蟲害,不是蟲吃過就代表沒有使用農藥,農藥是否殘留是無法以外觀來判定的,還是需要經過檢測

▲農藥是否殘留是無法以外觀來判定,仍需要檢測。(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迷思三:有機蔬果可以直接吃,不用洗?有機農產品雖不能使用化學物質,但還是可以使用有機農藥及肥料,牲畜糞便就是有機肥料的來源之一,其中可能帶有細菌寄生蟲蟲卵,藉由土壤或水源,而污染到農作物,且農產品在生長及儲運過程中也可能沾染灰塵及細菌。

不管是一般蔬果或有機農產品,食用之前都應該足量清水沖洗,且建議不要生食,應該藉由輕微烹調達到殺菌目的,才能吃進更安全無毒的食物。迷思四:有機的一定比較營養?有機產品是否比較營養的議題,對於蔬果營養價值的分析結果,有機蔬果跟一般蔬果的營養成分差異並不大。但以有機栽作的方式,有害的化學農藥、除草劑抗生素等都不可以使用之下,排除吃下這些有害物質,相信對於維持身體健康有益的。

▲有機蔬果跟一般蔬果的營養成分其實差異不大。(圖/翻攝自pixabay)迷思五:有機標章就比其他農產品標章好?除了有機的標章之外,常可以看到「臺灣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等的農產品標章,每個標章的意義不一樣,但都是爲了能提供給大家更安全健康的產品,所制定出來的,不應該用好壞來區分。

「臺灣優良農產品」簡稱CAS,是國產農產品及其加工品最高品質代表標章,以「優質農業」、「安全農業」、「精緻農業」的理念,着重加工過程之原料、製程成品之衛生安全與品質,符合來源清楚、品質優良之規定,滿足我們對食品品質與衛生安全的需求。

▲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是國產農產品及其加工品最高品質代表標章。(圖/農委會)「產銷履歷」主要揭露「生產者資訊透明」,每批農產品的生產、檢驗、流向等都有紀錄,從「農場餐桌」保障我們的食品安全,也可快速追蹤追溯,降低食用到不良產品的風險。

▲產銷履歷標章主要揭露「生產者資訊透明」。(圖/農委會)迷思六:有機的就一定要那麼貴?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增加、產量下降及認證費用,這些加起來就容易反應在售價上。有些腦筋動很快的商人將標榜有機的商品故意操作成「名牌」,讓民衆覺得可以買到更多的健康與營養。

有機農業栽種能促進自然資源永續發展及生態環境的平衡,值得支持,但如果刻意哄擡價格就令人覺得惋惜。事實上,傳統農作物雖然可能含較多農藥,但大部分的含量都在法定標準的在安全範圍內(以107年1-2月食藥署抽驗爲例,合格率爲88%),只要多選購當季蔬果,也可以減少吃進農藥的機會。

作者簡介:食品技師張邦妮,安心食代食安知識網創辦人。曾任職於國內知名食品廠及五星級連鎖飯店。期許自己成爲食品安全的專業把關者。※本文由作者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相關文章詳見:有機蔬果等於無農藥?不用洗又營養?有機農產品六大迷思解密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

►過期的票券只能丟掉嗎?快來兌換東森幣復活你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