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歡記》:溫暖筆觸探索代際溝通新思路

由中央電視臺、華策克頓旗下夢見森林工作室、騰訊視頻出品的都市情感話題劇《承歡記》,4月9日在CCTV-8電視劇頻道及騰訊視頻同步播出。

該劇由楊柳任總製片人,田宇執導,王成欣任聯合導演,劉氫任後期導演,楊紫、許凱等主演。劇集開播當日,酷雲實時收視率迅速破2,峰值(秒)2.0584%,引發觀衆熱議。該劇在網絡端同樣表現優異,4月17日,《承歡記》創騰訊視頻2024年都市劇站內熱度最快破30000紀錄。

劇版“上海味”濃郁

《承歡記》改編自亦舒同名小說,聚焦當下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尋求自我與家庭關係平衡的心路歷程。劇集以家庭爲切入點,講述95後上海女孩麥承歡(楊紫 飾)在“承歡父母”和“承歡自我”之間艱難求索,她逐步從母親強勢的關愛中掙脫,注重聆聽內心真實的聲音,在重拾自我的同時與母親達成和解,走出了一條獨屬於自己的成長之路。

楊柳

該劇總製片人、華策克頓影視夢見森林工作室總經理楊柳告訴《綜藝報》,《承歡記》劇本歷時兩年打磨,“爲確保劇本內容的時效性和相關性,讓當下觀衆產生共鳴,劇本修改多次,中間還經歷了一次全面推倒重來。”

一部劇從最初構思到最終播出,往往需要幾年時間。“這要求創作者具有前瞻性,能夠預判未來幾年觀衆的關注點和興趣。”楊柳介紹,原著小說篇幅不長,故事背景在香港。劇版將背景城市移至上海,對角色人設進行了較大調整和豐富。主創團隊儘量保留了原小說人物關係,如麥承歡和辛家亮的戀愛關係,以及兩家人對婚姻的不同觀點。“相較原著中兩人對愛情相對溫和的處理態度,我們對人物關係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塑造,讓劇情更具張力,並通過不同角度的觀點碰撞,推動劇情發展。”

改編後的《承歡記》充滿濃郁的“上海味道”。劇中,麥承歡一家居住在極具煙火氣的三和里弄堂,舊式弄堂、閣樓亭子間,呈現頗具上海特色的市井氣息。奶奶(吳彥姝 飾)最喜歡的蝴蝶酥原型來自滬上地標建築國際飯店,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洋溢着濃郁的海派復古腔調……導演田宇表示,“在選角和選景時,我們儘量選擇與上海相關的元素,希望用一些極具代表性的‘上海符號’串聯上海幾十年的發展史,窺斑見豹折射上海這座城市的人文風貌和城市品格。”

親情是重要看點

劇中,麥承歡與職業經理人姚志明(許凱 飾)的故事在酒店這一職場背景徐徐展開,兩人成爲工作夥伴,攜手並進。從前期劇情中男女主“冤家式”鬥嘴,到後期預告中直球式表白,網友紛紛表示兩人的愛情線好嗑,“CP感拉滿”。

田宇

對於職場部分,田宇表示,“酒店行業生態是故事發生的重要背景,《承歡記》不是一部行業劇,它更想展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職場部分並非襯托兩人戀愛的背景板,而是爲後續劇情發展做鋪墊。主創團隊對男女主所處的酒店行業做過大量調查,希望儘量做到真實呈現。”

在楊柳看來,除了愛情線和事業線,“親情”部分纔是《承歡記》最大看點。劇集開篇就點出麥家的“家庭模式”——強勢的媽媽、溫厚的爸爸、乖乖女與聽話的弟弟。何賽飛飾演的媽媽劉婉玉習慣掌控一切,包括女兒的戀愛與婚姻狀況,甚至對女兒的戀愛細節都要追根究底。母女相處的種種細節是熒屏外很多家庭的真實縮影,讓不少觀衆感同身受。“劉婉玉是典型的‘中國式媽媽’。麥承歡受強勢母親的影響,性格上習慣性地向人妥協,爲人奉獻。主創直面代際差異,用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探討現實話題——一個習慣干預女兒人生的母親,如何學會從女兒的生活退出?一個習慣遷就母親的女兒,如何開始建立清晰邊界感,逐漸掌握自己的人生?這一母女課題貫穿整條親情線,反映了母女關係的變化,最終形成閉環的故事線。”

思考新的可能性

從劇名及故事簡介不難看出,《承歡記》並非單純的戀愛劇,而是以具有時代價值的婚姻議題爲引,解讀母女代際關係。劇中,女兒麥承歡渴望平等獨立的愛情,母親仍停留在自以爲給女兒找個好歸宿並不惜包辦的傳統思想中。兩代人的思想隔閡、不同性格特質的碰撞充滿戲劇張力。

劇集在展現代際觀念差異的同時,並未爲了追求戲劇性而過分放大情感衝突,而是在主人公與家人的磨合和相互治癒中,以溫情思考促進代際溝通,傳遞家庭的溫暖。田宇表示,《承歡記》以“生活流”的方式,將日常化的生活、情感融入敘事,很多劇情不僅要靠畫面和臺詞支撐,更要用生動的細節填充。“生活流”的呈現要掌握好尺度,處理得當是“真實、接地氣”,反之則容易落入俗套甚至狗血。

在楊柳看來,創新的作品往往不滿足於描述生活中的問題和矛盾,而是用講故事的方式啓迪人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至少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進而引發觀衆思考和討論。在劇版《承歡記》的命題與解答中,田宇認爲,“子女應該與父母一起成長,彼此要多溝通去解決問題。但子女的成長速度往往比父母快,如果雙方不同步怎麼辦?我們的答案是請子女在人生某一階段按下暫停鍵,多回望父母,等等他們;而非單純以自己的速度爲標尺去要求父母,這不可能,也不現實。可能這樣的答案不被所有人接受或理解,但主創希望推動觀衆跳出舒適區,思考新的可能性,這也代表了我們的創作態度。”

部分圖片:劇集官微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zongyiweekly@163.com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鏈接。更多資訊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