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兵:沒有挑戰就沒有學習增值
有挑戰的思考,纔有價值;有挑戰的學習,纔有增值,纔有樂趣。
我們知道大多數教師都喜歡學習好的學生,進而看到別人任教基礎好的班級總是心生羨慕,很想自己也能教一些好學生,從而輕而易舉地帶出好成績。好學生的教學固然有許多好處,有許多方便之處,但事實上好學生的教學也會給教師增加難度,怎麼讓優秀學生學有所獲,思維不斷提升,讓優秀學生更加優秀,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教師要做到每一節課對學生有適度的挑戰,才能使課堂增值,才能使學生學習增值。
聽了上海金瑞學校小學一年級的一節英語課,課很成功。課堂上,學生英語對話非常順暢,學生掌握了不少詞彙,且運用自如,教學目標基本達成,課堂效果非常好。這是什麼原因促成的呢?我想首先肯定是與學生有關,這個班級的學生英語基礎非常好,英語會話能力比較強,這是前提條件。其次與教師有關,執教這堂課的陸老師幾個地方做得很好:課堂行爲目標非常清晰,讓學生做什麼非常明確;多種方式實施教學,讓學生興趣盎然;特別是教師擅長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語境中運用語言,培養學生真實的語言素養。
雖然得出了以上結論,但我並不滿足,進一步細想,這堂課是不是過於順暢,過於絲滑的課堂反而促使我需要多問幾個爲什麼。深入思考,我發現這堂課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基本都是並列式展開的,即教師雖然給出了很多問題,但都是同一層次上的問題。課堂上教師帶着學生一個接一個地解決這些問題,因爲難度一致,所以在學生順利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之後,基本可以斷言後面的問題對於這些相對優秀的學生而言就不在話下,剩下的課堂時間就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表演”時間,或者是展示學生成功解答題目的時間,它有意義嗎?如果有意義,它的意義在哪裡呢?
好比是看球賽,我們早早地就可以預知球賽的結果,這之後的時間對於球迷而言雖不能說是垃圾時間,但至少是不夠過癮的,球賽的一個重要魅力就在於不可預知最後的結果,懸念就是一種魅力。我們雖然不能簡單地把教學完全等同於球賽,但即使從課堂教學本身而言,這堂課是不是存在問題,對學生挑戰不足呢?我不是輕易否定這堂課的價值,只是在充分肯定這是一堂好課的前提下,提出我們是否可以探索更有價值的課堂改進,我想對於優秀學生的課堂學習而言,沒有一定程度的挑戰,就沒有更大意義的增值。
就從這堂課的教學實際而言,我認爲可以增加思維難度的途徑有不少。一是教師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遷移,比如色彩,學生這堂課學了green、yellow,教師可以舉一反三拓展到其他幾種顏色。二是在語境中運用單詞,這節課都是一個單詞的運用,教師可以適當讓學生在語句、語段之中運用兩個或三個單詞,這就加大了學習難度,給學生一定的挑戰。三是可以改換或補充一個條件,增加思維難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四是可以通過圖形比較讓學生髮現自己所畫圖形的不足,引導學生思考新的圖形來解決問題。五是可以在看似平順處有意識地挑起矛盾,通過質疑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的挑戰度。
跳開這節課,要讓課堂具有挑戰性,使學生學習增值,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延展開來,不斷向自己發問:第一,我們的課堂教學是單向度的,還是多向度的?所謂單向度就是教師一味地“傳經佈道”把知識灌輸給學生,比如現在教師喜歡用PPT教學,這常常就是教師單向輸出行爲,學生根本沒有試錯的機會;所謂多向度就是學生更應該輸出,而且多給學生輸出的機會,多給學生表達自己見解和嘗試的機會。第二,我們的教學設計是平移還是升級?教師常常用一種模型的教學設計平移出若干學習設計,同一方式,同一類型,但沒有升級,沒有提升。第三,提問是限定還是非限定?以當下的課堂看教師的提問常常是限定性的,答案往往指向一個標準化答案,這樣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所以在課堂提問中還需要一定非限制性的問題。
有挑戰的思考,纔有價值;有挑戰的學習,纔有增值,纔有樂趣。
作者系特級教師、上海金瑞學校校長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