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正在爭搶科學家

“成都深深吸引了我們。”

一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平教授的學生組成的創業團隊,在經過全國重點城市的考察後,終於在成都高新區駐紮了下來,

這並非個例。眼下,成都大舉發力科技成果轉化,吸引了越來越多教授帶着科研團隊前來。今天,2024中國成都“金熊貓”天使投資生態大會在高新區舉辦。會上,又一批早期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完成簽約。

往早走,更早一些。成都正在走向技術誕生的初始地,打響一場產業逆襲戰。

“我把公司落在成都”

時間回到2023年7月,成都高新區首次接觸到與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空間重點實驗室、鵬程實驗室等有着淵源的元測信息技術團隊。在此之前,元測信息團隊已長期專注於各類通信專用測試儀器設備的研發,正處於科技成果轉化攻堅階段。

成都高新區迅速伸出橄欖枝,積極提供資金、場地補貼、員工招聘服務、項目及產業資源推介等幫助。在雙方接觸中,項目團隊也被高新區的人才、產業優勢,以及高新多維、開放、詳盡的招引政策及服務所打動。

很快,一支由張平院士培養支持下的研發團隊來到成都。去年10月,元測信息技術(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總部落在高新區。成立一年,元測信息已獲得天使母基金合作子機構創新工場,高新區創投公司、策源資本投資,開始嶄露頭角。

放眼望去,越來越多類似元測信息這樣的早期科技團隊來到成都,紮根成都,其中又以高新區最爲密集。一組數據顯示,目前高新區已匯聚院士26人、各類人才80萬名,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67家、高新技術企業4781家。

這樣一幕並非偶然。

籌建於1988年,高新區坐落在成都西南一隅,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全國首批“創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試點園區。2003年,英特爾落戶於此,隨後許多大型全球高科技企業紛至沓來;當科技產業浪潮席捲全國,高新區抓住機遇發力,一座西部科創高地悄然崛起。

當科技低垂的果實被摘光,大家不約而同往早期走,朝着科技創新的源頭抓起。一個更爲簡單的道理是,如果沒有早期項目的發展,更談不上一個個產業龍頭。然而,由於投資風險大、回收週期長,市場失靈問題突出,天使投資一直是創投行業最薄弱的環節。艱難之際。深圳、合肥等地方政府基金紛紛出手,加入支持早期科創的陣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都高新區天使母基金也應運而生。

成都還在更早一步。創投圈印象深刻的是,今年7月,成都高新區發佈“資助種⼦天使創投產投併購”的全生命週期投資基金支持體系。

其中,爲加速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成都高新區推出成果轉化資助資金、種子基金,幫助科技項目在成都⾼新區內實現“就近就地、應轉盡轉"。

在外界關心的容錯問題上,針對種子、天使、創投等政策性基金,分別設置了從80%到30%的容虧率。也就是說,在合法合規的條件下,允許子基金及創業公司有不同程度的失敗率,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業氛圍。

眼下,成都高新區重點發力“資本賦能成果轉化”,瞄準科技創新早期環節,“拼速度、搶時間、抓發展”,爲了推動資助資金、種子基金快速落地,自發布到簽約的90天裡開展了全方位的工作建立成果轉化資助平臺、種子基金服務平臺,組織3場“金熊貓”創投日種子項目路演活動,聯合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清華芯華創新中心、未來科技城建立3個種子基金聯合孵化基地,通過“線上系統+線下路演+聯合孵化”的模式,徵集篩選優質科技成果。

今天大會上,首批資助項目和種子項目正式簽約,意味着成都高新區全生命週期投資體系全面落地。至此,成都高新區首批50個資助、種子項目已完成落地,天使母基金合作規模達150億元。

具體來看,首批資助項目簽約儀式上,包括天府絳溪實驗室與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凌味未教授項目、電子科大羅敏老師項目、電子科大文岐業教授項目、四川大學楊子元博士項目、電子科大苟君教授項目;天府錦城實驗室(前沿醫學中心)與中醫藥大學餘曙光教授項目、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趙暢博士項目、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鈕大文教授項目,省腫瘤醫院田超主任醫師項目、華西醫院董靜思副教授項目在內的10個項目正式簽約;

首批種子基金項目正式亮相高科集團與赫維賽德、維洲勇創、華芯智匯、錦龍微電、華拓智譜、大川知物、艾克思德、玄鳥科智、星源智科、視創科材等10個項目完成簽約;

而在天使項目投資簽約環節,各天使子基金也分別簽約新項目,包括高科集團與丹諾迪、創新工場與邁科科技、雲啓資本與任務叮咚、中信聚信與博瑞微、阿米巴資本與天賦智源、鬆禾資本與新源生物;此外,成都高新區100億天使母基金也完成一批子基金合作簽約,分別是英諾天使、祥峰投資、盈創資本、合力投資、國泰創投、磐霖資本。

至此,一個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圈浮現。

科技成果轉化

成都,正成爲創業第一站

你可能不知道,成都正在將“科技成果轉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

經驗表明,高校向來是科技成果轉化最爲密集的地方。2023年4月,成都高新區與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成立芯華創新中心,通過提供“首席科學家團隊+空間載體+第三代半導體研發驗證平臺+基金”全方位服務的方式,打造高質量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僅2023年,清華芯華創新中心已首批入駐12個高成長科技項目。不久前,又有兩家清華系人形機器人公司入駐於此。其中,星動紀元由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最新完成近3億元Pre-A輪融資,由清流資本、元璟資本、阿里巴巴聯合領投,策源資本跟投,老股東聯想創投、世紀金源、金鼎資本、澤羽資本、清控天誠持續追投。

北京大學也來了。去年4月,成都高新區與北京大學共建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簡稱“北大成都研究院”),這也是北大在全國唯一的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目前,其首個全資成果轉化公司成都燕蓉生物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已註冊成立。

當然,成都本土高校也不可忽視。比如,成都高新區聯合電子科技大學等單位聯合共建了天府絳溪實驗室;與四川大學合作共建天府錦城實驗室(前沿醫學中心)……受益於此,成都收穫了源源不斷的“金種子”項目。

項目源頭有了保障,但科技成果轉化歷來有着難以跨越的“死亡谷”,往往九死一生,爲此高新區又瞄準了推動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的關鍵環節中試。

所謂“中試”,即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是加速成果產業化的關鍵環節。很長一段時間裡,一些地方因缺少中試平臺,當地的科技成果只能到沿海地區進行中試,導致辛苦培育的科研項目最終流失外地。成都也面臨着同樣的煩惱,因此高新區重點佈局“中試+”生態建設,賦能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各環節。

投資界瞭解到,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建成投運各類中試平臺49個,覆蓋了70%製造業重點產業鏈,服務創新項目1883個,助力項目融資超19億元,成爲全國科技成果轉化中試首選地之一。

由此,越來越多的教授學者帶着科研成果落地成都。比如,天府國際生物城投入1億元建設幹細胞、細胞疫苗等7條生物治療中試線,成功中試了成都醫學院異體通用型CAR-T細胞項目、重組帶狀皰疹疫苗等7個項目。

當中,已經孵化出了細胞治療頭部企業優賽諾。成立於2020年底,優賽諾由鄒強博士創辦,專注於異體通用型CAR-T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一路走來,優賽諾身後已經集結包括鉅科投資、國中資本、鵬來資本、國生資本、經緯創投、凱風創投、北極光創投等知名機構。藉助其頭部企業效應,此後還吸引了6家細胞治療產業鏈企業到園區匯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數科創的種子正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

一場產業逆襲戰

如此一幕,正是全國城市爭搶新興產業的一縷縮影。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地方培育產業往往是通過拼稅費、拼補貼、拼土地的“內卷式招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不僅加大地方財政壓力,一些招引而來的企業也難免“水土不服”。歸根結底,還是要因地制宜培育城市自身的產業生態。

放眼望去,各地城市已經行動起來他們不約而同地主動走到臺前,和產業界領先的企業、投資機構,以及大學、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合作,逐步積累技術、人才資源,形成千億乃至萬億的產業鏈,從而抓住新一輪產業興城的機會。

沒有人願意成爲城市競爭的出局者。成都坐擁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66所高校,其中8所納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每年對外輸送了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人才,本就具備源源不斷的科技創新成果優勢,更是無法錯過這一波產業機會。

爲了吸引更多高精尖項目落戶,成都正在拿出真金白銀。其中,成立於2022年的成都高新區天使母基金合作子基金,累計投資了23個區內項目,並招引落地項目47個。

這幾年來,成都正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已經打造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汽車、大飛機制造等30條重點產業鏈,培育形成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國家級產業集羣達10個。

隨之而來,成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經超過1.3萬家。這背後是數以十萬、百萬的優質就業機會正如數據顯示,成都已聚集各類人才超過650萬人。同時,一些在沿海城市打拼的創業者也陸續選擇回到家鄉。

更具深遠的一幕正在發生。9月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其中提到,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

隨後,國務院批覆同意《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其城市性質是四川省省會、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爲西部經濟中心、西部科技創新中心、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換言之,成都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新序幕已經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