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柔縉《大港的女兒》書寫不服輸的高雄魂
《大港的女兒》是得獎作家陳柔縉第一本時代小說。(攝影/李瑰嫺)
以臺灣常民史見長的作家陳柔縉,首部時代小說《大港的女兒》於去(2020)年底出版,以日治、光復、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到近代等百年臺灣歷史爲背景,描繪高雄的女兒勇往直前的生命故事,更可從中考究出當時高雄港特殊的歷史時空,讓高雄人更瞭解自己故鄉的社會演進和變遷,甚至還能發現,你的阿公可能比你更時髦。
重返大港的百年繁華
“你們看,海這麼大,看不到盡頭。高雄港內,有一堆大船從美國來,從暹羅來,從英國來,我們高雄的孩子就是看着海洋和國際輪船長大的!……阿河,你也一樣,要懷抱大志!”~《大港的女兒》陳柔縉。
日本時期高雄港勢展覽會志的封面,就是以大船爲視覺印象。(攝影/李瑰嫺)
因爲一個老紳士悼念亡妻的請託,陳柔縉因緣際會接觸到年近90歲的臺灣女實業家孫雪娥。她把孫雪娥在動盪時代活出自我的經歷,藉由主角孫愛雪波瀾起伏的人生,以虛入實完成了時代小說《大港的女兒》。從日本時代的高雄港爲故事開端,孫愛雪見證了高雄港崛起,而高雄女高、天主教會、鹽埕町等舊城往事,透過文字栩栩如生地重現,讀者也彷彿穿越百年,看見下港的繁華榮景。
翻開老照片,日本人眼中的高雄是充滿烏魚子和鳳梨的豐饒地區。(攝影/李瑰嫺)
「1895年以後的高雄就像是初綻的春花,蜂擁而來。」陳柔縉說:「原本寧靜的漁港涌入從臺南、澎湖、臺北、日本等外來者,港灣填土變成海埔新生地,工廠、鐵路接連進駐,欣欣向榮的大港內外,看半天都不是這裡的人。」靠港維生的獨特地理背景,深深吸引着陳柔縉。她眼中的高雄,是一個浮動的、動感的城市。「每天都望着無垠大海,看着大船入港的人,心應該會比較野吧。」她笑說。
寫政治評論起家,陳柔縉從對政治的關注轉移到時代下的人物臉譜,在爬梳時代背景的過程中,對日本時代的臺灣社會文化產生極大的興趣,她收集舊臺灣資料,從日本舊書店挖出相關的珍貴出版,撰寫了《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一個木匠和他的臺灣博覽會》等得獎著作。
一邊翻閱着百年曆史的老書,往昔的高雄透過文字和照片躍然眼前。「日本時代講到高雄,首先就會想到烏魚子。」她指着一張老照片,日本時代的高雄旅遊戳印畫着一副烏魚子,散發甜美香氣的鳳梨田與海港成排曝曬的烏魚子,交織成爲日本人的高雄印象。昭和初期剛接觸新世界的高雄,對各種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當時高雄還興建號稱全臺最豪華的高爾夫球場,吸引名流士紳到球場揮杆趕時髦。同樣的風氣延續到國民政府來臺,全臺灣第一座電扶梯百貨,也在高雄亮相。
撰寫無數人物和社會史書籍,陳柔縉的作品爲近代臺灣留下歷史見證。(攝影/李瑰嫺)
雲林出生的陳柔縉,在高雄渡過她的青春時期,像許多下港人一樣,長大後她也漂流到了其他城市,透過對女主角孫雪愛的人物設定,刻畫出她所觀察的,下港人從小看海長大的獨特性格。「家鄉高雄的大港,給孫雪娥的不是避風與懷抱,而是教會她不畏浪濤艱險。」她說:「孫雪愛從小在雄女接受名媛教育,在歷史與命運造化下走出家庭,在海風吹拂下活出自己的聲音,不只高雄女兒,這也是我對女性的期望。」
生於雲林,長於高雄,後又北漂至臺北的陳柔縉,對高雄有着獨特的感情。(攝影/李瑰嫺)
《大港的女兒》描繪動盪時代下宛如臺灣版阿信的奮鬥,問陳柔縉接下來還想做什麼高雄主題,她笑說:「像是搶奪港口運輸資源的《巡航船與舢舨生死鬥》、天主教會神父在高雄的異鄉故事等,都是很有意思的主題。」時代背景下造就的高雄人,在她的筆下生動綻放生命,期待可以看到更多故事,展現屬於高雄人的大港精神。
本文作者:李瑰嫺
《Takao樂高雄》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