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8萬億元逆回購本週到期,降準何時落地?
11月18日,央行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了1726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操作利率爲1.5%,單日實現淨投放389億元。
本週(18日~22日)將有18014億元逆回購到期,疊加15日繳準和稅期因素,短期資金面擾動因素增多,市場再度關注降準、降息的話題。
綜合市場分析來看,預計年內存在一次降準可能,以對衝政府債供給帶來的流動性收緊。2025年,貨幣政策的支持力度可能進一步加大。
超1.8萬億元逆回購到期
根據Wind統計數據,本週將有18014億元逆回購到期,其中週一至週五(11月18日~22日)分別到期1337億元、1255億元、2330億元、3282億元、9810億元。
11月18日,央行公告稱,爲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了1726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操作利率爲1.5%。由於18日當天有1337億元逆回購到期,據此計算,單日淨投放389億元。
資金面方面,上週五,面對巨量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央行將在25日纔對到期的MLF進行續做。當日,央行公開市場開展了9810億元逆回購操作對衝穩定情緒,市場資金利率小幅上升。截至11月15日,銀存間1天質押式回購(DR001)加權平均利率距離月初(11月4日)上行15.66BP至1.5740%,7天質押式回購(DR007)上行13.73BP至1.7801%。
18日,Shibor短端品種多數上行。隔夜品種持平報1.47%;7天期上行1.2BP報1.697%;14天期上行6.7BP報1.872%;1個月期下行0.2BP報1.794%。
截至記者發稿,DR001加權平均利率報1.4804%,DR007加權平均利率報1.7245%。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第一財經表示,從近期市場表現看,儘管短期資金面擾動因素多,但市場利率維持在政策利率附近波動,運行平穩,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
“本月MLF到期量大,加上政府債券發行等影響,市場流動性擾動因素相對多一些,但這些都是預期內干擾,央行此前加大貨幣逆週期調節力度,降準、財政支出加快,央行運用多種公開市場操作工具,呵護市場流動性。另外,央行創設國債買賣、買斷式逆回購操作等,流動性管理更加精細化。”周茂華說。
中信證券指出,考慮到年內增發國債的可能性較高,對比2023年末資金面極度緊張的“前車之鑑”,綜合市場供需多個角度,年內剩餘時間資金利率整體有望維持平穩,在跨月、跨年、繳款等關鍵時間點或出現脈衝波動,但大幅衝高概率有限,非銀流動性分層較10月將有所改善,同時寬鬆的資金面有望進一步向中短端債市傳導。
降準預期升溫
結合最新發布的宏觀數據,市場對於年內降準的預期升溫。比如,近日有觀點認爲11月內或有一次降準落地。
9月24日國新辦會議上,央行提出一攬子政策,目前尚未落地的是“今年年內還將視市場流動性的狀況,可能擇機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0.5個百分點”。
基於此,不少市場分析預期11月下半月是降準的第一個時間節點。不過,在周茂華看來,“降準時點方面,目前尚未觀察到足夠信號,仍需要國內經濟、市場流動性等方面給出‘提示’。”
央行發佈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繼續強調,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爲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
在貨幣政策展望上,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預測,寬貨幣週期有望延續,預計2025年內仍有兩次降準、兩次降息的可能,幅度或分別在100bps和30bps上下。
浙商證券固收分析師覃漢報告稱,已披露的再融資地方債發行期限集中於10年期及以上,或對長債及超長債形成一定擾動;預計年內存在一次降準可能,以對衝政府債供給帶來的流動性收緊。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爲,從穩增長和穩物價的角度看,展望2025年,我國貨幣政策寬鬆力度可能加大,其中,降準幅度和頻率可能加大,當前至2025年末,共計仍有160BP的降準空間,2025年實際落地可能超100BP;降息也將繼續發力,可能兼顧匯率形勢擇機選擇,幅度超20~30BP;此外,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現券交易頻率、體量可能加大,一方面提供基礎流動性支持,另一方面強化對財政政策的協同配合,輔助政府債券順利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