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規劃推進新職業人才培育
哪些職業前景好?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日前發佈的《2024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市場薪酬狀況報告(三季度)》顯示,三季度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等職業的月薪中位值均超萬元。薪資可觀的新職業展現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所謂新職業,並非新出現或新創設的職業,而是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中未收錄、但已有一定規模從業人員且具有相對獨立成熟的專業和技能要求的職業。近年來更新發布的衆多新職業,不少與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技術緊密相關,凸顯了數字職業、綠色職業的標籤,折射出正在崛起的新行業新業態。
積極挖掘培育新的職業序列,及時發佈新職業,是對新行業新業態達到一定規模後的有效引導,也是對相關領域從業者專業能力的認可。比如,《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職業主播數量已達1508萬人,幾乎每百人中就有一位職業網絡主播,其“帶貨”的專業能力不可小覷。又如,2020年被納入新職業的人工智能訓練師,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今年9月份出臺的《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提出,建立完善國家資歷框架,推動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相應職稱、學歷雙向比照認定,推進“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證書”制度實施,積極挖掘培育新的職業序列,及時發佈新職業。將越來越多反映新技術、新趨勢、新需求的職業納爲新職業,爲相關行業與業態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人力支撐,也讓從業者增強了社會認同度與職業自豪感,進一步明確了職業路徑,提升了成長空間。
與新行業新業態相伴而生的新職業,有着巨大發展前景,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不少院校在面向新職業的專業設置和就業指導方面反應遲緩、水平不足,有些針對新職業的技能要求與規範化標準更新相對滯後,造成相關人才長期緊缺。比如,早在2019年,無人機駕駛員就被納入新職業,隨着技術與低空經濟快速發展,該職業的含金量與需求量持續提升。
未來,應多方面施策,讓更多新職業的創新創造活力競相涌流。
長遠規劃,讓新職業培育更精準。有關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須向新而行,與時俱進完善教學與實踐新模式,精準把握市場導向、就業導向,培養更多專業性強的新職業人才。在加強專業建設、開展校企合作的同時,深入研究新職業標準體系和崗位供需情況,開設更多面向企業實際需求的定向培養項目,以長遠規劃推進新職業人才培育工作邁向更高質量。
暢通信息,讓新職業供需更匹配。有針對性地建設更多新職業人才自我推介、展示能力的專業化平臺,發揮各方資源優勢打通信息壁壘,依託新技術和新平臺爲企業廣納賢才提供便利。比如,某互聯網企業打造“快聘”招聘平臺,帶動各類企業通過直播招聘師這一新工種促進就業信息流通,吸引了衆多新職業求職者與企業“雙向奔赴”。
加強保障,讓新職業發展更踏實。及時完善新職業標準體系和評價制度,是人才成長的保障和風向。尤其對於一些工作模式較爲靈活的新職業羣體,存在能力參差不齊、崗位流動性強等情況。爲此,要不斷健全職業標準體系,加強技能指導和維權服務,保障公平、高效、和諧的就業環境。(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覃皓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