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返鄉創業路
近日,記者來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興華水族鄉擺貝苗寨的月亮山部落蠟染作坊,“90後”負責人龔良蘭手持蠟刀,正小心翼翼地在一塊棉布上勾勒着圖案,“訂單太多,周邊的老人都在幫忙趕製產品”。
龔良蘭自小就跟母親學習蠟染和刺繡技藝。隨着2023年貴州“村超”火爆出圈,在外打拼的龔良蘭與丈夫回到村裡開設非遺工坊,製作銷售蠟染、刺繡等民族工藝品,短短几個月,就帶動了幾十位繡娘、染孃的就業。如今,龔良蘭夫婦的蠟染工坊不僅爲近200名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更成爲外界瞭解當地傳統文化的一扇窗口。
榕江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副局長蒙宗俊介紹,自“村超”舉辦以來,該縣累計接待遊客超17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約200億元。“我們正努力把‘村超’流量引進村裡,讓蠟染、蘆笙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新活力。”龔良蘭說,現在縣裡的支持政策很多,鄉親們的幹勁很足。
近年來,榕江縣搶抓“村超”機遇,多舉措支持羣衆返鄉創業,累計吸引1300多名返鄉創業者紮根鄉土。榕江縣人社局副局長廖明奎告訴記者,該縣推出“政府主導+企業帶動+學校培訓+自主創業”的培訓模式,針對返鄉創業者實際需求,開設電子商務、現代農業、鄉村旅遊、手工藝製作等特色培訓課程,幫助創業者提升專業技能和市場競爭力。2023年以來,累計開展創業類、鄉村主播類培訓160期,近1000人蔘加培訓。
興華鄉高排村返鄉創業大學生劉勤蘭,在鄉村主播培訓中學會了短視頻剪輯拍攝、直播帶貨等技能,並取得互聯網營銷師資格。依託於此,劉勤蘭在“村超”球場附近開設蠟染體驗館,線上線下同步銷售蠟染產品,帶動超120名繡娘、染娘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返鄉創業需有資金支持。榕江縣打出“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扶持”組合拳,聯合金融機構開發出多款創業擔保貸款產品,根據創業項目的可行性與前景給予相應額度的貸款支持。截至目前,該縣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96.8萬元、脫貧人口小額信貸9346.49萬元,支出的貼息資金超1200萬元。此外,榕江縣創新推出了“新媒體文創產業園”專項扶持政策,吸引70餘家企業入駐,形成“政策—產業—人才”的良性循環。
榕江縣還設立創業服務中心,爲返鄉創業者提供政策諮詢、項目申報、創業指導等服務,同時,搭建創業交流平臺,定期組織創業沙龍、項目路演、創業大賽等活動,讓返鄉創業者能夠交流經驗、拓展人脈、展示項目,獲取更多的合作機會與發展資源。據瞭解,自2023年以來,該縣已建立創業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43個,累計服務羣衆3萬餘人次。(經濟日報記者 吳秉澤 王新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