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鹿5個月死3只 動物園:無關近親繁殖擬隔離飼養

▲▼長頸鹿。(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下同)

地方中心/臺北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內的長頸鹿都是同一家族,近5個月內就死了3只。對此,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雖然跟近親繁殖沒有關係,但已考慮是否要實施家族隔離飼養。

長頸鹿「麒麟妹」今年3月生下女兒小鶴」,但因拒絕進食,5月夭折;緊接着懷孕的「妞妞」8月底難產母女同時死亡,5個月內折損3只長頸鹿。

目前動物園內6只長頸鹿,分別是爸爸「菊忠」、媽媽長宵」、長女「麒麟妹」、四哥「宵久」、七妹「小麥」與最小的弟弟「宵璋」,難產過世的「妞妞」排行第五。

曹先紹表示,長頸鹿家族混居,「麒麟妹」及「妞妞」都是近親交配對象以在族羣中具優勢地位的爸爸「菊忠」可能性最高。他也說,長頸鹿是羣居動物,野生族羣也會發生近親交配,如果羣體隱性疾病基因,又連數代近親交配,子代的確會較容易出現疾病,但「菊忠」與「長宵」沒親緣關係,只要沒近親繁殖太多代,還不至於有問題

►►►傳送第一手的新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

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園去年處決一隻近親繁殖所生的公長頸鹿,即使許多民衆連署要動物園留下牠,但爲確保族羣多樣性,園方仍決定處死。曹先紹說明,這間動物園參加「歐洲動物園暨水族協會」(EAZA),有嚴格育種計劃,如何交配、出生後怎麼養都有規定。基因過於常見的個體,經常以人道處理,即使有其他動物園要收留,如果環境不符規定,EAZA也不會同意,而臺北市立動物園有注意近親繁殖問題,會透過不同機構調度、交換動物個體,儘量減少近親交配。目前與臺南市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合作,送「菊忠」與「長宵」生的公長頸鹿去與母長頸鹿交配。

臺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監事洪明仕說,野外確實會有草食動物近親交配,但動物園應儘量避免,這無助於保存動物血緣多樣性。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學系助理教授陳貞志則表示,長頸鹿死亡有很多原因病毒、感染或近親繁殖都可能,牠們在臺灣沒太多交配選擇,時間久了也會浮現近親問題。他也說,動物園應將親代和子代隔開飼養,野外個體長大後會離開出生族羣,以自然機制避免近親繁殖,圈養動物應在一定年紀就隔離飼養,或與其他機構動物交換,並制定繁殖計劃和基因資料庫,讓適合個體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