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首部大型演藝《知音號》在京發佈

今年底,可容納1008人的 “知音號” 蒸汽遊輪將在大江上鳴笛啓航,遊客有望在武漢登上這艘藝術方舟體驗文化穿越之旅。9月6日,融匯湖北知音文化和長江文化的武漢第一本土大劇《知音號》首度亮相。

發佈現場,代表武漢文化地標的《知音號》與黃鶴樓吉慶街、西式老房子和老碼頭聯袂現身。發佈會現場更像是一部講述城市記憶的老電影

中國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李世宏、湖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錢遠坤、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鄒偉南武漢市相關領導出席發佈會。

《知音號》是什麼——一座漂移的城市文化博物館

在長江武昌造船廠碼頭,一艘120米長、3層結構的黑白船體蒸汽遊輪,復古大煙囪和金屬鉚釘,已成爲拍客最熱衷拍攝“諜照”的對象,衆多市民想知道,這艘“跨時代巨輪”到底隱藏着多少驚喜。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北京召開的“知音湖北 楚楚動人”湖北旅遊精品發佈會上記者窺見冰山一角——通過畫面顯示碼頭上穿梭賣報的小童、賣哈德門的小販賣力吆喝、提皮箱戴禮帽的紳士、旗袍淑女匆忙趕船,一瞬間,好似穿越回百年以前,而這正是這部大劇要把觀衆帶入的第一情境

《知音號》文化大劇由武漢旅遊發展投資集團投資,聯合全國“印象系列”總導演、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核心創意小組成員樊躍共同打造。與傳統實景演藝不同,投資方根據導演的設計,以上世紀初武漢民生公司的“江華輪”爲原型,打造了一條上世紀20-30年代風格的蒸汽遊輪,並復建一座漢口老碼頭,船和碼頭即劇場,今後的演出以在長江上漂移的方式進行。船劇同名的“知音號”,取意源於大武漢“知音之城”的歷史和武漢人海納世界的情懷。

樊躍導演表示,與以往任何演藝形式不同,《知音號》在打造兩個博物館:一個是大武漢的城市記憶;一個是人們心中久違的靈魂情感。踏上這艘滿載故事的“知音號”,人們將融於其中,與表演者共同完成關於城市、人生與愛的碰撞,直擊心靈

據悉,歷經一年半打造,“知音號”已經完成裝修,隨時準備登場開始一段傳奇演繹。

導演樊躍接受媒體採訪

樊躍介紹,《知音號》的創作秉承了武漢“敢爲人先,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劇中故事取材於上世紀20-30年代的大武漢,以知音文化爲主題。在表演情境設計上,“知音號”的每一塊甲板和客艙空間,都發生過、發生着或即將發生觀衆不可預知的故事。長江、船、碼頭均是線索和背景,旅程中,觀衆與演員融爲一體,共同探究劇情,體驗尋找、發現、相遇與團聚的全過程,最後凝聚成觸及觀衆心靈的真情實感。期間導演創造性地使用了倒敘、插敘及人景互動等電影表現手法,用電影的方式打造實踐型情景劇,在國內尚屬首創。

據瞭解,《知音號》此次創作挑戰着身經百戰的樊躍團隊,2014年12月底啓動創作,2016年5月完成創作。據悉,該劇正在武漢進行緊張排練,預計今年年底公演

《知音號》“一劇三版”觸網——項目將首開“雲劇場”和Q版《知音號》

文化演藝的本地化和鄰里化是難題,《知音號》藉助“主客共享”的知音理念,整合互聯網傳統媒體,打造了全國獨有的“一劇三版”和“全程服務模式。項目運營公司負責人解釋,一劇三版是指《知音號》正劇,基於互聯網概念的“雲劇場”,以及白天打造的青少年戲劇實驗劇場——Q版《知音號》。使《知音號》走出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玩出“晚上演正劇,白天有親子,網上雲劇場”的24小時立體劇場模式,將劇場搬到線上,全球共享。

另外,基於互聯網的智能導引系統,遊客和市民可以慢行或乘坐全國最獨特的觀光巴士,閱讀兩江四岸的每棟老房子,每個景觀點;GPS定位下的“金手指”服務:將訂酒店、訂車訂餐、購物、訂導遊一鍵完成。

“最重要的是,我們提供的服務產品是達到親情服務標準的專享定製服務”,項目營運公司負責人透露。據悉,武漢香格里拉大酒店江城明珠豪生大酒店等已經與該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按“知音禮遇”標準提供配備精細服務體系。

《知音號》創建漢味文化全域地標

《知音號》戰略簽約儀式

“武漢是我眼中最美的城市之一,我喜歡這個城市,我們不但做一部劇,還要做武漢的‘文化+’”。在樊躍導演的眼中,武漢的“兩江交匯,百湖羅布,人文繁盛”的氣質被“低估”了。

“《知音號》有信心整合武漢經典文化走出武漢。”武旅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知音號》不僅是一臺城市戲劇,我們把知音文化從水面向地面延伸,意在打通武漢的文化經脈,通過地面特色觀光巴士串聯,黃鶴樓、武漢港的碼頭、武漢江岸區歷史風貌區、吉慶街、中山大道會形成全域文化呈現,用‘知音禮遇’標準訂製的特色餐飲點、酒店客房、休閒酒吧、博物館等,形成武漢獨有的文化風景和城市的精氣神。”

據介紹,“知音號”遊輪可以遠赴重慶至上海段長江沿線任何一個城市。湖北旅遊專家舒伯陽表示,“知音號”遊輪可遠赴重慶至上海段長江沿線任何一個城市,這是一張可以遞出去的武漢城市名片。《知音號》將會增強武漢市與長江流域其他城市之間的聯繫,構建新型的城市關係,也是對武漢流傳千年的知音文化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