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疫後新常態 foodpanda剖析3趨勢

foodpanda表示,疫後外送需求並未隨着內用恢復、疫情趨緩而降低,消費者健康意識更高,並建構起「安全庫存」消費習慣。餐飲業經營策略亦因此大幅調整,加入外送服務彈性因應疫情變化,外送平臺則朝優化訂餐體驗、強化訂閱用戶服務內容等多面向積極發展。

首先,foodpanda觀察發現,解封后「健康餐點」訂單量較疫情期間成長逾3成,上架販售健康餐點的店家亦成長逾4成。而生鮮雜貨訂單在三級警戒期間較疫情前成長逾6成,又以冷凍食品類銷量跳增逾3倍最高,即使在解封后,生鮮雜貨訂單仍較疫情前成長逾5成。

而foodpanda去年推出pandapro訂閱制服務,由於提供無限次滿額免外送服務費,帶動訂閱人數在疫情期間成長逾2倍。即使疫情解風開放內用,外帶自取服務仍成長逾2倍,顯示宅家用餐已成習慣,多元化的購餐型態更受歡迎。

其次,因應消費者減少餐廳內用頻率,餐飲業者選擇開設「雲端餐廳」,減少內用所需場地、設備與外場人力成本,專注服務外送及外帶消費者。foodpanda指出,疫情後平臺上以雲端餐廳形式開業店家數成長近8成,顛覆過往「餐廳=開立店面」的傳統思維。

外送服務亦使餐廳店家選址更具彈性,不再侷限傳統的店面金三角,可轉而選擇城市蛋白區降低店租成本。餐點種類亦隨外送需求發展出新型態,滿足消費者在家用餐需求。而9成店家在疫情加入foodpanda後,已成爲長期固定合作伙伴。

最後,疫情使消費者更仰賴外送服務,foodpanda對此積極拓展合作商家多元性,除了四大超商及二大藥妝通路外,去年亦陸續攜手美聯社及全聯,拓展消費深度。觀察發現,近1年文具用品、寵物用品、保健營養品等類別訂單均翻倍成長,3C產品類訂單更跳增逾3倍。

foodpanda去年啓動臺北市傳統市場外送服務,透過外送各式生鮮食材,協助傳統市場老店度過疫情危機,成功跨足婆媽經濟。同時,亦爲傳統市場店家拓展消費者客羣,讓因上班無法親自採買的年輕族羣也能選購傳統市場中的生鮮蔬果或食材,創造雙贏局面。

面對疫後新常態所發展的「疫」外新經濟,foodpanda認爲,從餐廳營運模式轉型、消費者參與,外送平臺成爲推動整體產業進步蛻變的重要角色。邁向整合是外送平臺的foodpanda將透過數位化整合,盼爲產業創造全新價值、數位經濟再升級、爲外送產業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