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貝殼3.14萬億GTV,中介人數增至42.8萬

出品 | 搜狐地產&焦點財經

作者 | 王澤紅

翻看貝殼2023年財報,會產生一種錯覺。

地產調整轉型週期之下,貝殼呈現“高質量增長”,去年新房業務總交易額(GTV)達1萬億元,同比增長6.7%;淨收入306億元,同比增幅爲6.7%。

二手房業務交易規模也在擴大,存量房業務GTV超2萬億,同比增長28.6%,淨收入同比增長15.9%至280億元。

新房與二手房業務,被貝殼視爲“基本盤”,二者 “高質量增長”之下,貝殼去年GTV達到3.14萬億元,淨收入爲778億元,同比增長28.2%;淨利潤達58.90億元,經調整淨利潤達97.98億元。

“發展和平衡風險,永遠是組織最核心的命題。我們這個團隊更要尊重規律,我們要播種、澆水、施肥,要有雨露,我們也要在風雨裡保護住苗子,纔能有收穫。過去兩年,面對外部環境的波動,我們在做的事情是兜住風險,降低組織的不確定性,組織的安全邊際是有明顯提升的,業務紮根更深了。”貝殼聯合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彭永東表示,貝殼未來的發展來自創新。現在面對的土壤不一樣了,面對新的問題,貝殼要找到新的解法。

服務“住得好”助推店效、人效雙提升

從二手房市場看,過去一年房價下跌,“賣一買一”換房需求突出,各地二手房掛牌量激增,存量房交易增加在情理之中。與存量房市場項目,新房市場分紅比較明顯。

中信證券認爲,貝殼有別於傳統地產服務商,當前市場小幅下行,行業參與者出清時,貝殼作爲銷售渠道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其“一體”平臺在成本節約和提升運營效率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去年下半年,貝殼啓動“一體三翼”戰略升級,並調整組織架構,從原先的“一體兩翼”,即存量房和新房交易業務 “一體”、家裝家居及普惠居住業務“兩翼”,新增“一翼”即貝好家事業線,吹向貝殼“翻越第二座山”集結號。

據搜狐財經瞭解,貝殼“一體”已經構建了集線上平臺、行業數據、線下門店和經紀人網絡(ACN)爲一體的基礎設施,爲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打下了根基。

尤其是ACN網絡,以信息共享、跨店合作、分攤佣金的方式,將收益分攤至各環節的經手人,將經紀人之間的關係,從競爭轉換爲協作。通過這種方式對大中小品牌,以及加盟方的助力,即使行業面臨挑戰,貝殼也能實現品質和效率的提升。

在此基礎上,貝殼還輔以新策略,如新房銷售建立線上直播陣地、提高對優質盤源的覆蓋率、在多地推出“優鮮賣”模式支持“以舊換新”;二手房則在房源端建立起聚焦“好房”的能力,通過AI智能選房等爲購房者匹配心儀居所。

財報顯示,貝殼2023年門店店均GTV同比提升29%,人均GTV提升26%。其中,貝殼非北上鍊家店均收入同比提升44%,非鏈家貝聯門店收入同比提升31%。

這也進一步反哺了其經營品質的增長,存量房業務2023年貢獻利潤率達到47.2%,提升7.3個百分點;新房業務貢獻利潤率提升2.9個百分點達到26.6%,共同構成了貝殼的基本盤。

共同成長,中小加盟方的底氣

不僅於此,在“一體”平臺的賦能之下,加盟貝殼的多家房產經紀品牌,也在實現規模的增長。

青島有一家總經理郭明星,對市場降溫體會頗深,他認爲2023年是過去13年最難過的一年,不少樓盤價格幾近腰斬,也不好賣。

但他帶領下的有一家,加入貝殼4年多,逆勢擴張了近5倍,從2019年剛加入貝殼時的60人、5家店面,成長到現在209人、24家店面。

寒冬是挑戰,也是機會,加入貝殼給了郭明星逆勢拓店的底氣,他用“如魚得水”來形容:能利用的資源變多,可售賣的二手房源、合作新房項目更多,合作成交佔比達到60%以上。

2024年,郭明星給有一家設了一個新目標,規模翻倍,50家店。

搭乘貝殼走上快車道的還有成都富房,併網接入貝殼僅5年多,門店從100多家增至1100餘家,經紀人從1000人增至10000人,5年翻10倍。

其之所以敢於逆勢擴張,富房總經理張曉舟曾有過解釋,是貝殼給了他們底氣和信心。富房在品牌塑造、行業規範上對標貝殼,而貝殼在富房拓店、選址、流量等方面給予幫助。

在富房成交的客戶中,一半以上是與貝殼直營品牌鏈家、德佑門店合作達成,在成都的跨店成交率高達80%以上。富房2024年的目標是,實現淨增長100—150家門店;未來五年,其計劃向着2000家店衝刺。

類似的案例,在加盟貝殼的品牌中頗爲常見,如西安百年行接入貝殼4年多,門店從30多家增長至500多家,其創始人楊凱鵬說,能夠活下來並實現逆市飄紅,主要源於加盟的助力。

ACN分邊機制的優勢,使得“貝聯門店”鏈接更多服務者。截至2023年年底,貝殼門店數量達43817家,較上年增長8.1%;活躍門店數爲42021家,較上年增長12.2%;同期,經紀人數量427656名,較上年增長8.5%;活躍經紀人數量397135名,較上年增長13.6%。

貝殼“一體”平臺賦能中小經紀品牌的同時,也在反向促進自身的業績增長。

求解2024,貝殼的方向

對於2023年的業績表現,貝殼管理層用極具韌性來形容,彭永東稱,正是通過去年這一系列努力,才收穫了房產交易業務大幅超出市場的表現。

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徐濤更是欣喜地指出,存量房及新房業務貢獻利潤率均達年度新高,全年創造淨利潤約59億元;經營性現金淨流入達112億元,是全年經調整淨利潤的1.1倍。

但貝殼並未止步於眼前的成績,在業績電話會上,其管理層更多思考的是未來。

過往,規模和經紀人的收入是最重要的。現在,效率和經紀人的體驗的重要性提了上來。ACN讓貝殼留住了行業裡更多的人,形成了競爭優勢。而往後看,這並不一定意味着消費者的需求能被更好地滿足。

彭永東認爲,在地產行業步入存量時代後,對於房產經紀業務而言,一味地規模擴張難以爲繼,只有把賬算細、算遠,提升效率纔會收穫效益。

此外,貝殼培育出的這批最成熟的經紀人的需求也在變,之前需要收入高一點,現在他們而立成家,要更多工作和生活平衡。

“任何挑戰下都有做得好的和不好的,往好的方向走。”彭永東指出,富房和青島有一家是非常優秀的案例,選擇有品質服務、優秀、有經驗店東和經紀人合作,尤其是有寒冬期的生存經驗,率先嚐試了新房二手聯動的“優鮮賣”模式,便利賣舊買新的客戶。

“門店側”貝殼則在推行“大店策略”,鏈家今年更是啓動了大店領導力發展計劃(簡稱SLDP),希望通過3年系統化人才培養,從經營規劃、品質運營、科學提效、人才增長、團隊管理等方面重塑門店經營者的領導力模型。

“未來只有效率提升才能帶來可持續的回報。”彭永東表示。面向未來,貝殼將以“增長、生態”爲關鍵詞,打造好房數據模型、AI智能選房、合作助手等數字化工具,探索科技與經紀人之間的新可能,推動經紀人向專業“家”顧問轉變。

看似是新問題,但貝殼已經給出了方向,這也是其旗下門店店均GTV、經紀人人均GTV雙提升的背後因素,而這僅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