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聲量,流沙上的幻音
2011年,馬英九成立粉絲專頁,粉絲人數100萬,是第1位突破百萬粉絲的政治人物。由於掌握了臉書平臺的聲量與話語權,2012年的選舉也順利連任,投票日當天馬英九的臉書粉絲達130萬,蔡英文只有50萬,差了近80萬粉絲,而馬英九也贏了蔡英文近80萬票,成爲特殊的「傳奇巧合」。從此,在臺灣的選舉中,網路聲量與選舉結果產生了密切的正相關。
2014年的選舉,六都無一例外,勝出的6人包括柯文哲、朱立倫、鄭文燦、林佳龍、賴清德、陳菊,其臉書粉絲數都大幅超越對手,也爲其市長選舉奠定堅實的勝利基礎。到2016年總統大選更無懸念,蔡英文在網路聲量上壓倒性擊敗了朱立倫,最後以大勝朱立倫300萬票勝出。而2018年的九合一大選,韓流在選前3個月暴起,全面在網路發酵,在韓流的助陣下,國民黨一舉拿下了15席縣市首長,在在證明網路聲量成爲領先指標,也精準反映選舉結果。
然而今年,卻出現不太尋常的情況。蔡英文民調低迷,網路聲量卻急劇爆漲,可說是民進黨的「聲量女王」。這種聲量與民調的不一致,原因何在?必須從去年的公投結果開始說起。
去年公投之前,如果單純看網路聲量,會以爲同性婚姻「民法派」纔是多數,會以爲臺灣人民寧願不參加國際賽事,也要堅持使用「臺灣」名義。然而等到公投結果出爐,臉書上對公投結果的一片哀嚎,顯示的是網路聲量已經有偏離主流民意的現象,其原因在於臺灣的「覺青文化」與「網軍現象」。
「覺青」是從太陽花運動之後的新名詞,大致上指正在就學或者進入社會不久的新鮮人。這是頭角崢嶸、充滿理想的年紀,而又還不需要承擔養家活口的責任,有時間在網路上論述、筆戰,因此擁有與人數不成比例的聲量。覺青支持「同婚民法」,支持「非核家園」,這些理念陳義甚高,也脫離了社會現實,其實並非臺灣社會的多數。但覺青的熱情度高、筆戰力強,卻會在網路世界產生與實際人數不相等的「乘化效應」。
至於民進黨的「網軍文化」,賴清德最有切身之痛,也親自認證了蔡英文的網軍存在。在賴清德領表登記初選之後,偏綠粉絲專頁全面表態支持蔡英文,賴清德甚至不得不呼籲蔡英文停止「網軍」攻擊。
光1個農委會,1年就有1450萬元的預算做「網路宣導」。試想,1450萬可以養多少專職加兼職的網路軍團?每個人皆至少可以管理20個帳號,而每個帳號由於有明確的戰鬥目標,可以長時間、專注地大量發送消息,其訊息曝光是真實個人的10倍以上。因此,只要養1個網軍,就等於200個真人帳號的訊息發送量。若1450萬養10個網軍,就會有2000個真人帳號的訊息發送量。
而這還僅僅只是以農委會的預算來估計,冰山之下,還有多少部會與公營事業的預算沒被揭露?對於掌握雄厚政府資源的蔡英文來說,要製造網路聲量一點都不困難。這也是爲什麼賴清德會認證蔡英文網軍對他的殺傷力。
然而,我們也要提醒蔡英文,覺青與網軍是蔡英文網路聲量的兩大支柱,覺青是少數的放大,網軍則一開始就是假象。覺青和網軍確實能營造「氣勢」,但這也是一種兩面刃,覺青跟網軍剛開始會在社會上製造「沉默螺旋」效應,使反對意見敢怒不敢言,但時間一久,積壓的負面力道也會一次宣泄,讓被打壓的多數累積了不滿與情緒。
太陽花運動至今,「覺青」已成爲一種被嘲諷的辭彙,就如同形容獨派的「吉娃娃」,力量小聲音大。時代力量是延續太陽花運動能量的政黨,但政黨支持度僅有7%,時代力量前黨主席黃國昌在網路上引領風騷,卻在自己的立委選區被提案罷免,否定黃國昌的選民超過2/3。這些都有跡可循。
網路聲量的來源是有時間的族羣,而這樣的族羣不會是臺灣社會的多數。臺灣社會的多數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是要照顧高齡父母的子女,是要煩惱孩子學費的父母,這樣的一羣人沒有時間、沒有心思、沒有興趣在網路上長篇大論分享自己的政治見解。
但這些人才是臺灣社會的基石,他們會在選舉中選擇真正能爲臺灣做事的人選。這也是爲什麼,蔡英文在網路上成了聲量女王,支持度雖有上升,但仍在藍、綠、白的三角賽局中敬陪末座的緣故。蔡英文寄望覺青與網軍,這是一種「死馬當活馬醫」的垂死反撲,只有交出政績纔是尋求連任者永遠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