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眼觀兩會】蔣穎委員:建議政府引導基金帶動風投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投資

中新經緯3月1日電 (林琬斯)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中新經緯獲悉,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主席蔣穎帶來了“關於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創新體系”的提案。

蔣穎認爲,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體系的運轉效率是關鍵。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2022年12月披露的《2022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2022年中國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僅爲36.7%。

同時,蔣穎也觀察到,近年來,中國在科技研發領域的投入是在持續增加,只是科技研發投入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尚不明顯,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創新體系的運轉效率不高,造成科技成果轉化率相對偏低。

她認爲,造成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場主體的動能不夠足,尤其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爲最具創新活力的市場主體,在全球風險投資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難以獲得外部投資,研發資金以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爲主,研發投入的可持續性面臨重大挑戰。

二是,各類創新主體之間的協同度不夠高,大型企業對開放應用場景積極性不高、中小企業參與融通創新的機會有限,產學研聯合創新項目中企業參與程度低、許多成果難以真正市場化。

三是,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渠道發展不夠充分,外資企業在中國創新體系中的參與度仍然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獲取和吸收國外優勢技術的途徑。

對此,蔣穎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政府引導基金帶動社會風險投資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投資力度,爲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研發增添動能。

其中,“金融監管部門要不斷完善企業上市、企業間收併購的管理辦法,優化社會資本的市場化退出渠道。”她指出。

二是,優化合作機制,促進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專業社會組織倡導的三體聯動,提升各類創新主體之間的協同度。

三是,鼓勵外資企業在華開展更多研發活動,推動更高水平融入國際創新網絡。蔣穎提及,外資企業仍然是中國主動融入國際創新網絡的重要渠道,她建議以更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進一步鼓勵外資企業在華研發和跨境合作研發。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林琬斯:linwans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