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求變,能否二次起飛?
作者:江未離
原創:深眸財經(chutou0325)
物流行業在近兩年已經進入深水區。頭部玩家從最開始的跑馬圈地,經歷上市潮、價格戰瓜分市場份額後,現在競爭已經進入規模、質量、資本、國際等全方位比拼實力的時候。
先是表現在資本規模層面的,從極兔收購百世開始,行業內的併購事件不斷,京東物流控股德邦,極兔梅開二度收購順豐豐網,菜鳥也重金拿下申通,業界紛紛猜測行業內下一個被“收編”的會是哪個幸運兒。
與此同時,一場有關時效和上門服務質量的內卷行動在行業內蔓延。
“1212”半日達、“當日達”、“次日達”、不上門必賠付等等,“秉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原則”,各家都試圖觸頂自身的末端配送的極限,併爲此爭得頭破血流。
在這樣一場看似零和博弈的競賽中,誰都想找到一個出口,找到一個退出無效內卷、有效增長的機制。
於是,極兔、順豐將目光看向了港股上市,而作爲爲數不多還沒有登陸資本市場的快遞物流公司,菜鳥也選擇將港股作爲自己的首次登陸地。
不過,面對美聯儲加息現狀,科技股泡沫如同懸在企業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上市機會稍縱即逝。原本就在和時間以及市場賽跑的菜鳥,如果錯過了此次上市窗口,下次機會不知更待何時。
因此,菜鳥必須求變。
只是,今年以來做了諸多改變的菜鳥,其超過1500億港元的估值,能否在港股二次起飛,又剩多少籌碼押注未來?
01 IPO前的衆多新故事
2023年還剩最後兩個月,回望整個2023年,菜鳥爲這次的材料遞交,做了充足準備,包括自身業務和市場聲量。
最開始的3月底,菜鳥打響行業時效戰第一槍,推出1212半日達,這讓菜鳥在消費端和商家端都賺足關注度,也是菜鳥的“正名”之役——“不做快遞”的菜鳥都能送貨上門半日達,你們京東、順豐、通達還能吃乾飯不成?於是,菜鳥此舉也讓對手們都不得不跟進加碼。
緊接着6月份,一次性支付38.78億收購申通快遞25%的股份,成爲第二大股東,業務自然也是深度綁定。
今年上半年,申通業務量排名第四,僅次於圓通、韻達、中通。也就是說,菜鳥收購申通25%的股份,除了能豐厚上市資產外,快遞業務量也能在數據上有更好的表現。
實際上,自阿里集團分拆出來,菜鳥的戰略道路越走越獨立,越走越精彩。
其中,爭議最大的動作,在於菜鳥決定開展自營業務,推出了菜鳥速遞。有關這個問題,其實和華爲是否造車,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菜鳥決策似乎必華爲要果斷,既然決定要做,那就大幹特幹,時效、上門都要爭第一。
這的確讓菜鳥其他的通達系合作商都捏了一把汗,也給了對手們一記重拳,如同“薛定諤的貓”一樣,菜鳥速遞這雙靴子一落地,大家只能苦笑應對。
從資本層面來說,菜鳥擁有自營物流服務後,無疑具有更高的控制力和利潤預期,有機會吸引不少潛在投資者。
一系列動作之後,菜鳥港股上市的勢頭已經十分強勁,甚至就在招股書披露的當天,菜鳥還宣佈上線“全球5日達”,又爲跨境電商提供了一個新賽點。
過去,菜鳥在物流行業中給市場的印象,多是給通達系快遞企業提供數智化服務的平臺,是“幕後工作者”,最前端的能被看見的模式,也只是末端菜鳥驛站。
但誰曾想,就是這樣一個“輔助”,最後“偷了家”。
正所謂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
憑藉阿里商流掌握着大量數據的菜鳥,前期在物流基礎建設上的投入和智慧物流技術方面的研發積累,通過通達系在用戶端也刷夠了臉,終於在市場培育成熟和用戶需求暴露、行業格局趨於穩定之後,擁有了堅定的、差異化的支撐。
其實,菜鳥今年以來的幾個大動作,釋放的信號都十分明顯。
第一,是菜鳥基本面向好。無論是半日達服務、菜鳥速遞自營、收購申通還是全球5日達,這些新故事的核心都在於菜鳥有技術前端洞察需求、有供應鏈體系服務需求,還能有資金持續優化迭代。
第二,是菜鳥上市勢在必得。今年恰逢菜鳥成立10週年,在這個節點上啓動上市計劃,那必定是菜鳥有足夠的把握纔會出擊。上述幾項戰略大動作,或多或少也有爲上市估值做準備的意思。
目前,據披露易中文版官網,證監會已經接收菜鳥在香港上市的備案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消息稱菜鳥目標估值約爲150億至200億美元,換算一下,200億美元也就是1570億港元。如果IPO申請成功,菜鳥將可能成爲今年在香港進行的大型IPO之一。
此外據胡潤最新發布的《2023全球獨角獸榜》,菜鳥的估值約1850億元,位列全球第十。
這樣一個高估值標的,喜憂參半。
對於股東而言,高估值意味着一個較好的退出價格。天眼查數據顯示,在這之前,菜鳥經歷過3輪融資,共近310億元。
對於菜鳥而言,高估值也意味着較高的破發風險,尤其是在破發率逐漸攀升的港股市場。
02 千億估值不容易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菜鳥想要實現1570億港元的估值,並不容易,壓力來自內外兩方面。
首先是菜鳥自身的業績是否有足夠的說服力和想象力。
招股書顯示,菜鳥2021年、2022年、2023財年營收分別爲527.3億元、668.7億元、778億元。按總營收爲計算口徑,菜鳥是中國排名第三的電商物流公司。
其中,報告期內年度虧損分別爲20.15億元、22.86億元、28.01億元,根據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調整後利潤淨額分別爲-8.29億元、-10.30億元、2.79億元。
也就是說報告期內菜鳥均屬於虧損狀態。這一點市場能理解,此前上市的京東物流和即將上市的極兔,均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物流快遞模式如此,菜鳥亦有足夠的釋疑空間。
並且2024財年第一季度,菜鳥扭虧爲盈錄得盈利,淨利潤達到2.88億元。
但是市場對於菜鳥業績的質疑之一在於,其來自阿里的收入佔比。
2021至2023財年,菜鳥集團來自最大客戶阿里巴巴的收入分別爲154億、206億、219億,分別佔據菜鳥集團總營收的29.2%、30.8%和28.2%。
舉個例子,“菜鳥速遞”剛推出時,簽約的品牌商家包含認養一頭牛、青島啤酒、添可、歐珀萊、盒馬等。無一例外,這些均是與阿里合作多年商家,有的還是阿里投資的。
這是菜鳥的優勢,但站在另外一個角度,就會被解讀爲是依賴阿里電商的風險,一旦阿里商流增長下滑,就可能影響菜鳥業務。
來自外部的壓力也很明確。
一方面是來自港股市場資金本身。
搶先一步遞交申請書的極兔,已經在這個月16日公開招股,10月27日就正式上市。雖然其130億美元的估值,不及菜鳥,但吸金能力也不容小覷。另外,順豐也是早菜鳥一個多月遞交的材料,上市進展按照常規進度應該較快於菜鳥。
還有就是京東物流在港股市場的表現,也容易讓投資者爲菜鳥上市後估值捏一把汗。要知道,京東物流股價從最高48.15港元一路下跌到現在的8.86港元,將近跌去八成。
有這些“珠玉”在前,市場或多或少也會有些擔憂。
另一方面,從硬件上,菜鳥和順豐、京東確實存在一定差距。
招股書顯示,菜鳥分揀中心爲350座,少於順豐的379座與京東的400座;自有幹線方面,菜鳥爲2700條,順豐達到12000條,京東爲7500條;從終端網點來看,菜鳥爲4400個,順豐、京東分別爲29000個、18000個。
另據菜鳥對外披露,其快遞小哥數量爲5萬人,順豐、京東分別達到70萬與29萬。
這些依靠時間差能夠追平的硬件基礎,短時間內也會成爲菜鳥被外界拿出來對比的參照壓力。
好在菜鳥在國際業務上的持續投入,也讓其一些硬件指標比對手有看點。
例如菜鳥全球有1100多個總面積1650萬平米的倉庫,其中跨境物流的倉庫面積超過300萬平米,乃全球最大的。國內有17萬家菜鳥驛站,也是全球最多的末端驛站。
也就是說,至少在跨境業務上,菜鳥目前是第一。
體現在具體數據上,2023財年國際業務收入368.51億元,同比增長5%,國際收入佔總營收 47.4%。也憑藉15.19億的國際業務包裹量,成爲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物流。
除開這些,菜鳥還有什麼籌碼呢?
03 下注未來,增長確定性來自何方?
毋庸置疑,從目前物流行業頭部玩家們的動向來看,未來行業競爭升級集中在資本市場和海外市場。
對於菜鳥來說,這兩點基本拿捏在手。
當務之急是儘快登陸港股市場,這對菜鳥來說意義重大。一方面,能爲阿里子集團上市規劃打響第一槍,展示集團的分拆效果;另一方面,則更有利於在競爭中獲得更多主動權。因爲走向資本市場就意味着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來源,加速擴張。
在收購申通25%股權之後,菜鳥仍能繼續採用併購策略,尋找良好的投資標的,在業務和資產兩方面做建設。
另外,針對市場質疑菜鳥依賴阿里集團這個點,也恰好爲菜鳥尋求未來增長提供思路,那就是尋找“集團之外”的收入來源,這將是菜鳥上市後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解決另外兩個核心問題:提升服務,解決時效矛盾;承接跨境商流,打造全球物流。
關於服務提升這塊,菜鳥速遞作爲品牌升級的產品,本就計劃與通達系業務走差異路線,也就是說,菜鳥速遞錨定的中高端市場,不和主打經濟快遞市場的通達系們搶食。
意味很明顯,畢竟當下中高端市場以順豐和京東快遞爲主。鑑於京東快遞主要爲京東自營體系服務,這意味着,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中高端快遞企業其實只有順豐一家。
也即,菜鳥速遞服務對標的是順豐。市場向來敏銳,菜鳥速遞官宣當天,順豐股價應聲下跌。
目前,菜鳥的收入主要由國際物流、國內物流和科技及其他服務三部分構成。
國際物流方面,菜鳥已經做到了國內第一,是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物流,並且國際物流營收也略高於高內物流營收。
所以,在國內物流業務增長方面,菜鳥也有作爲空間。
今年二季度,菜鳥來自國內物流服務的收入同比增長24%至106.02億元,主要來自逆向物流和菜鳥速遞。國內物流已履約的訂單量也在增長,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7.36億個。
其實,針對國內物流業務方面,菜鳥CEO萬霖自己心裡也有底。
目前在淘系平臺上,大約有95%的包裹都選擇使用經濟型快遞,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消費者的物流體驗、服務需求是相似的。
然而,電商行業和物流行業對於更高質量服務的需求,卻還沒有被滿足,這就給菜鳥提供了機會。而這,也是菜鳥速遞未來的發展方向,要和通達系戰略合作形成差異化,最根本還是在於快遞產品服務本身的差異化。
總的來看,菜鳥的上市基礎打得穩固,進程阻礙不大。有了菜鳥在港股市場“打頭陣”,阿里其餘五子或可“投石問路”。
以動態視角看菜鳥,未來其或許依舊將精力資源一分兩半,國內國際雙戰場發力。
顯然,相比菜鳥過去十年打下的江上,投資者和市場更加關注菜鳥下一個十年能打下多少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