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當不動產飆股化
少數建案因業者取巧,導致守法合規建商遭到政策嚴厲緊縮,專家建議,政府未來再祭出打房措施時,應考慮非齊頭式的懲戒,而是採取「選擇性」管制措施。圖/本報資料照片
政府高舉居住正義大旗,連續祭出許多打房政策,但迄今成效不彰。房價仍然居高不下,投機炒作風氣反而死灰復燃,不動產儼然已被當做股市的小型飆股在操作。
最近發生在南臺灣房市的幾個事件,令人歎爲觀止,最驚奇者首推一個900多戶的大樓建案,預售開賣三天完銷,照理說這是喜事一樁,但看在守法合規的建商眼裡,卻是憂心忡忡。
因爲在政策打房之後,大多數的建案銷售仍是緩慢的,除非是有特殊交易安排的預售建案,包括疑似團客投機掃貨、超低自備、工程零付款,過去的炒房手法,幾乎重現江湖,把房屋當作期貨商品操作,用低自備款6%或是更低,一賭六年,或六年以上的完工後房價上漲。此一操作,自備款比買股票的成本還低,未來房價是否繼續上漲,雖是個未知數,但目前房價已炒高,卻已是事實。
如果房市因少數業者投機取巧,甚至是少數建商助長投機,進而導致守法合規建商遭到政策的再一次嚴厲緊縮,那是不公平、不公義的。
因此,政府未來再祭出打房措施時,應考慮非齊頭式的懲戒,採取「選擇性」管制措施,針對特定投機建商,避免殃及無辜,特別是建案土建融資金的取得,這是央行和授信機構就可個別執行的。
畢竟,金融機構的資金來自於不特定大衆,銀行只是仲介者角色,必須肩負起道德勇氣與責任,不讓融資流入如同賭局中的「莊家建商」,這類建商如要投機或助漲投機,請他們使用自有資金。
另一個,則是國產署今年3月要標售臺南平實營區的底價訂定,每坪高達74.52萬元,比2021年8月平實營區的第一筆地上權脫標價每坪29.18萬元,高出45.34萬元,等於不到三年,政府就帶頭飆漲土地155.38%,建商標得後至少要加2成,才能反映成本售價,接着附近案場也跟漲,政府沒責任,建商卻要背炒作罵名。
此一情事,在政府大喊居住正義,憂心房價高漲之際,無疑是打了自己一個大巴掌,如果政府的地上權土地,都可以有這樣的漲法,怎有臉說民間私有地主亂漲價呢?如何打炒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