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E過嚴無配套 電動車遭進口鯨吞

「CAFE」過嚴且無配套,電動車只能被進口鯨吞。圖爲電動車電子系統整合展示。(本報資料照片)

第三期CAFE油耗再度加嚴,理由又是爲了環保節能,但這就跟「非核家園」一樣,官員坐在辦公室裡,幻想着高大上的政策,卻忽略產業施行難度,最終就是圖利進口車,讓國產車愈來愈難存活,慢慢葬送臺灣汽車產業,民衆更得忍受更高車價,究竟造福了誰?

第三期CAFE標準預計會較第二期提高3成,汽車標準值估計拉高到每公升汽油行駛27公里,對照能源署公佈最新車型耗能資料,對照將上市的小改款TOYOTA熱門休旅Corolla Cross,1.8升油電車型平均油耗23.5公里,都還摸不到三期CAFE的「邊」,其嚴苛程度可想而知。

摸不到邊,又要達到平均27公里目標,就是拉高電動車銷售比重。問題來了,臺灣不具有關鍵汽車零組件技術,除納智捷,所有品牌都要看母廠給不給技術,沒有決定權,到最後的結果就是「買」,大量導入進口車,於是乎臺灣車市半壁江山,就被進口車鯨吞。

經濟部一味提高CAFE標準,卻完全忽略汽車產業的現實,更缺乏配套措施。大量銷售電動車不是不可以,可是須顧及經濟實力,民衆要便宜的車,但我們不準與最具價格競爭力的大陸車廠合作,國產品牌只剩納智捷獨撐,意思就是剩下美、日、歐可選,也沒得選。

反過來說,美、日、歐車廠如果認爲經濟部立意良善,願意來臺設廠當然最好,但臺灣無論是原物料、勞工薪資等條件,都不可能讓這些車廠願意落地,最後就是不斷導入進口車,供需失衡下更讓價格無彈性,民衆被迫忍受高不可攀的車價,成爲政策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