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腎穿刺,如何診斷病理類型?2項檢查大有幫助

慢性腎臟病的病理類型,是制定治療方案的參考依據之一。如果沒有病理診斷,只是根據尿蛋白、尿紅細胞等指標,得出一個“慢性腎小球腎炎”或是“腎病綜合徵”的臨牀診斷,經常難以由此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如何診斷病理類型?

腎穿刺活檢診斷病理類型的正確率可達到95%以上,被認爲是最準確的診斷手段,我也講過幾次如何看腎穿刺報告。

然而腎穿刺有創傷性,且費用高、過程繁瑣,如果進展風險不是太大,或是有腎穿刺禁忌症,則不建議行腎穿。

那麼,不做腎穿刺怎麼判斷病理?

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驗室檢查、年齡、體徵和基礎疾病等等信息,過程也比較繁瑣。其中,有2項抽血檢查比較重要,今天重點說一下。

一是IgA/C3比值

IgA/C3比值,對腎炎患者有較大的診斷意義,可幫助診斷IgA腎病。

分組對照研究發現:

IgA腎病組患者的血清IgA/C3爲3.0±1.3,而其它腎病病種的這一指標,有明顯的差別:

微小病變性腎病組是1.9±0.8

膜性腎病組是1.9±0.8

局竈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組是2.1±0.5

狼瘡性腎炎組是6.9±4.9

原發非IgA腎病組是1.9±0.8

把截點定爲IgA/C3≥2.1,則診斷靈敏度約爲77%,特異度約爲67%,可作爲診斷IgA腎病的一個重要檢查。

此外,IgA腎病患者的蛋白尿下降後,IgA/C3比值也較治療前下降,說明它也可作爲判斷病情好轉與否的依據之一。

第二項檢查是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

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可用於診斷膜性腎病,對腎病綜合徵患者比較重要,如今很多地區的膜性腎病佔到了腎病綜合徵的一半以上。

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診斷膜性腎病,特異度約99%,靈敏度約78%。

可能有腎友知道特異度和靈敏度是什麼意思,新聞上經常報道通過核酸來檢測新冠肺炎的特異度、靈敏度是多少。這裡解釋一下:

靈敏度,是指在患者羣體中,能查出來多少。比如每100位膜性腎病患者,通過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檢查,能查出78位。

特異度,是指查出來的患者中,有多少是診斷正確的。比如通過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檢查,每100位結果是陽性的患者,有99位是膜性腎病。

也就是說,膜性腎病患者中大部分的結果爲陽性,但也會有遺漏的;而結果爲陽性的患者,幾乎全部是膜性腎病。

另外,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也可以判斷病情是否好轉,而且它出現變化比尿蛋白更早。因爲它是導致膜性腎病的直接病因,在磷脂酶A2受體出現異常、持續攻擊腎臟一段時間之後,腎臟的基底膜和足細胞纔會出現損傷,導致膜性腎病發病、尿蛋白漏出。如圖:

紅線是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Anti-PLA2R);

綠線是尿蛋白(proteinuria)。

治療起效時,紅線先降、綠線後降;復發時,紅線先升、綠線後升。這個時間差,大約是3個月。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膜性腎病患者往往治療了兩三個月,不見效果。其實只是尿蛋白還沒到出現變化的時候,致病物質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可能早早地就降下來了。

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的升降,可用滴度來表示。滴度的數值,是稀釋倍數。比如320:1,是稀釋了320倍以後陽性才消失;而如果滴度降到160:1,或是80:1,才稀釋80倍,陽性就消失了,說明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減少了,尿蛋白即將(3個月後)下降;同樣,滴度上升,提示尿蛋白即將復發。

判斷病理類型需要多種因素綜合考慮,一文難以盡述。大家如果還有腎臟病疑問,可點擊下方“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