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狗仔?英國「皇室記者」亦敵亦友的職業門道,R for Royal Correspondent

1997年8月31日,黛安娜王妃發生車禍終至喪命。黛妃之死也深深改變了英國皇室與媒體的關係。 圖/《太陽報》報紙頭版

世人難忘的是1997年8月31日,年僅36歲的黛安娜王妃,座車在狗仔的飛車追逐下,失控發生車禍終至喪命。她的弟弟史賓塞伯爵痛斥英國惡質的媒體系統,無論是出資購買照片的報刊編輯,還是鋌而走險的狗仔,「手上都沾了鮮血」。黛安娜之死,不僅在她的兒子們身上留下深刻傷痕,因而特別捍衛所愛之人不受媒體打擾。事隔多年,也時時提醒人們報導與隱私的界線。

英國皇室成員向來是媒體追逐的對象,皇室需要媒體的報導,讓世人看見他們致力於改善社會、愛國愛民的舉動,進一步證成自身存在的價值。同時,媒體也代表人民檢視皇室。只是英國皇室與媒體間的愛恨糾葛,總也是罄竹難書。然而,公共性與獵奇八卦的界線在哪?同樣是皇室公務,不同媒體的報導焦點各異,有的專注於事件的歷史政治意義,有的則是關注他們的穿着,以及從她們的互動中推敲失和的蛛絲馬跡。

黛妃乘坐的車輛,前頭被撞的面目全非。車禍發生後的隔日,1997年9月1日,英國各大小報的頭版,全是黛安娜王妃逝世的震撼消息。她的弟弟史賓塞伯爵痛斥,無論是出資購買照片的報刊編輯,還是鋌而走險的狗仔,「手上都沾了鮮血」。 圖/美聯社組圖

公共性與獵奇八卦的界線在哪?黛安娜之死在她的兒子們——威廉王子與哈利王子——身上留下深刻傷痕,也多少影響了兩位王子日後應對媒體的態度。圖爲黛安娜王妃葬禮上的查爾斯王子(右一)、哈利(右二)、威廉(右三)。 圖/路透社

今年8月11日,由兩位「皇室記者」杜蘭(Carolyn Durand)及史科比(Omid Scobie)撰寫的《尋找自由:哈利、梅根打造現代皇室》傳記出版,毫無意外地引發媒體關注。繼哈、梅兩人在今年年初宣佈退出皇室之後,在一年的「觀察期」中,此書的出版更像是爲兩人與皇室的關係丟下震撼彈。威力之強,不免讓人想到黛妃生前口述、委由安德魯.莫頓(Andrew Morton)撰寫的《黛安娜傳》。

儘管發言人公開聲明,哈利和梅根本人都沒有爲這本傳記接受採訪或是貢獻內容,然而經過各方媒體嚴格檢視,諸多細節的詳盡程度,勢必來自哈利夫婦極爲親近的好友或是僱員。

曾爲溫莎王朝服務者出書談論有關經歷的前例不是沒有,最近一例爲女侍格林康納夫人(Lady Glenconner)出版的回憶錄,暢談她在瑪格麗特公主身邊的日子。不過,卻也不是每一本都獲得皇室的首肯。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女王和妹妹瑪格麗特公主的保母克勞馥(Marion Crawford),獲得邀請出版她在兩位公主身邊工作的故事。當時的伊莉莎白王后(即王母太后)並不同意出版,在信上告訴克勞馥:

我們所信任的人,必須像牡蠣一樣守口如瓶。

儘管如此,克勞馥最後仍出書大談皇室保母生涯,換來皇室家族的冷漠以對。

宮門深似海,想解讀窺探英國皇室的各種傳記作品,並不罕見。伊莉莎白二世與其妹瑪格麗特公主的保母,就曾在皇室否決下,仍強硬出書大談皇室保母生涯。圖爲1941年,伊莉莎白二世與瑪格麗特公主小時候。 圖/The Royal Family Facebook

要能在皇室成員貼身工作,守密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尋找自由》的作者如書介中宣稱,「取得特殊管道,並獲得這對夫婦最親近之人的參與」,能夠打探到這麼多細節,想來這些密友侍從,可能也得到了哈利夫婦的默許和認可。各界揣測紛紛,對於內容段落的引述與評論,自出版以來掀起一陣熱潮。亦有記者找到書中的一段文字說明:「我們採訪了哈利與梅根的好友、隨從與王宮內侍(包含已離職者)、長期支持的慈善組織,需要時,我們也向他們本人詢問。」

哈利和梅根是否爲這本傳記提供素材仍是羅生門,不過,能夠獲得這些內幕消息,究竟這兩位作者是什麼來頭?

亞馬遜網路書店上的書介上,杜蘭是製作人兼作家,報導皇室新聞近二十年,曾經訪問包括哈利王子在內的多位皇室成員,並且爲英美兩地的雜誌供稿;史科比則是《哈潑時尚》雜誌的皇室編輯,書介中,他說自己維持着與梅根、哈利兩人工作領域上的「Strong access(密切聯繫)」。如此曖昧不明的用詞,猜測是暗示自己有他人不及的特殊權限,得以取得獨家素材。

以「皇室編輯」、「皇室記者」的職稱在媒體任職或是供稿,顯而易見地他們的報導焦點爲何。舉凡皇室成員公開活動,小至訪問慈善機構、剪綵揭牌,參加各種球賽、典禮;大至國會開議、國宴、海外出訪行程,都需要媒體的即時報導,才能讓第一手報導無時差地傳遞到世界各地。

今年8月出版的《尋找自由:哈利、梅根打造現代皇室》傳記,是繼今年年初哈利與梅根宣佈退出皇室之後,又爲兩人與皇室關係丟下的一記震撼彈。 圖/《尋找自由:哈利、梅根打造現代皇室》、《黛安娜傳》書封

由於不滿英國小報過去2年來,針對自己與妻子梅根緊咬不放的輿論攻擊,王室態度又消極冷處理,極爲擔憂妻子步上母親後塵的哈利王子,今年初突發聲明:「將卸下『高階』王室成員的身分」,引發震撼。 圖/英國各報頭版資料照片組圖

視媒體屬性與取向,皇室新聞的報導重點也大不相同。如《BBC》的皇室記者,便是與外交新聞劃歸同一人,忠實地呈現君王所做之事——無論好壞——與皇室的公關、發言人密切聯繫。《衛報》的皇室相關新聞則依照報導重點,由各線記者負責,例如凱特王妃的花色口罩熱銷,劃歸該報時尚線範圍。《泰晤士報》則有專責皇室記者,報導皇室大小事,小事像是夏洛特公主要去教父的婚禮上當花童。

小報就不見得是這麼一回事了。除了公務,皇室成員出生、受洗、婚禮,更是年度新聞大事,常在各式報導中看見鉅細靡遺——但不盡真確——的細節。就拿婚禮來說吧,舉凡婚配對象的背景、婚戒和婚紗的選擇,婚禮賓客穿着等等,無一不是故事題材;還可能加油添醋,挑戰皇室底線,梅根與哈利也曾因此與小報對簿公堂。

這些事件的重要性爲何?究竟爲什麼值得大衆關心?不外乎與皇室的公共性有關。然而「公衆利益」(public interest)與狗仔獵奇的界線日漸模糊,又有誰會喜歡一舉一動都受到鎂光燈的檢視呢?皇室成員中最直接的反應,正如夏洛特公主在弟弟路易的受洗儀式結束,前往父母爲來賓置備的茶宴路上,對着一旁守候的記者說「你們不準來!」

哈利與小報之間的關係,素來不睦。前有母親黛安娜王妃被狗仔飛車追逐,最終車禍致死的疙瘩,後又有各種私生活被曝光針對的報導,也讓哈利尤其對於《太陽報》深感不滿。圖爲2012年,《太陽報》不顧英國皇室以「侵犯個人隱私」爲由阻止,以頭版篇幅刊登哈利王子在拉斯維加斯裸體打撞球的照片,引發軒然大波。 圖/《路透社》

即使貴爲公主,別忘了她當時也不過是個三歲小孩。毫不掩飾的直接反應,卻也展現了皇室與媒體之間的糾結。媒體不希望採訪自由受到干涉、淪爲王權的喉舌,而能夠實踐第四權來監督皇室;但小報的對於皇室成員關係的捕風捉影(如梅根與凱特的妯娌不睦)、甚至侵犯隱私如《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竊聽威廉王子的語音信箱來找新聞,則顯然太超過了。這樣的「新聞專業」也讓廣大網民不滿,除了出征記者的社羣網站帳號之外,「梅根隊」與「凱特隊」在不同貼文下對戰,也是曾有的事。

在這些緊張關係之中,《ITV》的皇室記者布拉德比(Tom Bradby)與威廉、哈利之間的關係則顯然是個異數。布拉德比原本派駐亞洲,然而一次在印尼的衝突中受傷後,欲返回英國工作的他,發現公司唯一的職缺只剩皇室記者。儘管他對於溫莎一家毫無興趣,但也不失爲人生另一篇章的開始。

他跟着威廉王子遠赴智利採訪他在 Gap year 的志工服務,也跟着哈利王子的 Gap year 到賴索托;甚至在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宣佈訂婚時,成爲指定的專訪記者,後續更成爲皇室婚禮的座上賓。也是當威廉王子要向他借剪接器材的消息走漏後,明明應當只有兩人知道的事居然見報,布拉德比警覺地發現當中有異,進而使得威廉王子電話遭駭的事件曝光。不過,布拉德比並不認爲自己是威廉的「朋友」,只說自己是他們在媒體圈的熟面孔,當兩位王子想說話時,自己就是他們會找的對象。

2019年《ITV》拍攝哈利和梅根到非洲的紀錄片時,布拉德比問梅根好不好,她卸下心防,吐露「沒什麼人問我好不好」、婚前朋友們警告她英國小報會毀了她的生活,哈利也吐露自己對於暴露在公衆下的敏感,並坦誠自己跟哥哥威廉「走在不同的道路上」。在哈利梅根年初爆炸性宣告退出皇室時,布拉德比也爲此重新檢視自己的報導,說去年的紀錄片就像是個預告。

有評論認爲,布拉德比並不因爲受訪者是王子就因此敬畏,記者的直覺、以及他自身的經驗,也讓他能夠體會梅根的掙扎,進而獲得獨家。若非長久的信任關係,很難捕捉到皇室成員流露心聲的一面,然而如何拿捏推心置腹的尺度,不濫用這些權力,但也不讓自己的報導流爲皇室宣傳,着實不易。

儘管個別成員可能有偏好的報導人選,但在公開行程中,要能夠兼具現場維安的標準,又避免讓媒體阻礙動線,勢必得對現場人數有所掌控。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避免獨厚某幾家媒體?英國媒體與皇室執行的「Royal Rota」系統,顯然是個折衷。

什麼是 Royal Rota 呢?Royal Rota 是由英國的記者協會「News Media Association」制發通行證,讓地方性、區域性和全國性報紙的記者可以輪流到場地指定的媒體區,進行皇室公開行程採訪跟拍攝,類似皇室採訪團的存在。而輪流到現場的記者也有義務將拍到的照片以及採訪素材與其他媒體共享。

Royal Rota制度的現存核心成員包括:《每日快報》、《每日郵報》、《每日鏡報》、《倫敦標準晚報》、《每日電訊報》、《泰晤士報》、《太陽報》; 當中不乏以腥羶色聞名的小報,梅根與哈利已宣佈不再理睬他們的新聞要求,也宣告退出Royal Rota系統,不再以此管道發佈訊息。

對於皇室記者來說,如何拿捏推心置腹的尺度,不濫用這些權力,但也不讓自己的報導流爲皇室宣傳,着實不易。圖爲近年醜聞纏身、路人形象跌到谷底的安德魯王子,去年因爲捲入美國富豪艾普斯坦(Jeffrey Epstein)的性醜聞,接受《BBC》節目的訪問談及此事。 圖/美聯社

然而在擁有通行證、確保可以拍到照片的 Royal Rota 之外,想要拍到好照片,保持機動性和維持新聞性,在重大事件中,記者仍免不了苦苦守候多時,只爲了搶得寶貴的新聞畫面。對英國皇室興趣濃厚的美國媒體,也出現過不惜重本,在梅根與哈利舉行皇室婚禮時,出價五位數徵求鎮上民宅出租。試想,颳風下雨上廁所肚子餓,這些狀況該怎麼辦呢?畢竟王宮大院也不是隨便可以進去借廁所的地方。有個舒服的地方休息準備,或充當攝影棚,應該比較人道一點。

皇室記者們無止盡的等待,可能就只是爲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最著名的案例,莫過於喬治王子出生時的媒體熱潮。宣佈懷孕喜訊時,皇室只公佈皇室寶寶預產期將在7月,因此,深怕錯過頭條的全球媒體,早早就在預定生產的聖瑪麗醫院外守候。記者事先做好萬全準備,作盡資料蒐集,數百記者架好攝影機等待皇室寶寶降臨。誰知,一等就是三個禮拜。

喬治王子出生次日,凱特王妃和威廉王子抱着新生兒亮相,《天空新聞網》的皇室記者伯利(Kay Burley)在鏡頭前侃侃而談報導經過,說自己能親眼目睹未來王儲誕生的歷史一刻,真是幸運。回顧當時的影像,威廉王子還對記者說「知道你們在這裡等很久了,希望你們能夠儘快迴歸正常日子。」

皇室記者們無止盡的等待,可能就只是爲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圖爲2013年,等待着喬治王子出生,在聖瑪麗醫院外大陣仗等待的英國媒體。 圖/法新社

比照威廉和凱特的方式,在產後迅速亮相,已證明不是哈利和梅根想依循的方式,他們的出走決定,也宣告了想要以新的方式處理他們的媒體關係。除了退出 Royal Rota 系統,哈梅二人而後也決定將直接以社羣媒體發聲,或是將採訪機會優先給予有草根性、年輕的媒體人。

有了社羣媒體直接面對大衆之後,還需要皇室記者嗎?未來的皇室記者,或許將不再需要在醫院外苦候數週,只爲一睹新生兒面貌。儘管 Instagram 上的發文縮短了從發言人到記者再到讀者手中的路徑,然而解析字裡行間的言外之意,還有呈現事件在王室傳承、英國政治及外交上的意義時,我們仍需要皇室記者的深入分析,才能更瞭解當中的歷史意義。

最終,或許還是要問,到了21世紀,皇室存在的意義爲何?對於英國應當邁向共和的聲音所在多有,大衆也未必對於這羣「會投胎」的人們有興趣。皇室與媒體的關係,既緊張而微妙,當中的權力關係會如何變化,尚且仍有許多揣測空間。

媒體報導的隻字片語,還有對皇室成員各種傷口的深挖輕觸,都有舉足輕重的大衆影響力;皇室與媒體的關係,既緊張而微妙,當中的權力關係會如何變化,尚且仍有許多揣測空間。 圖/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