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沒睡飽!醫曝「黑眼圈4成因」…其中1類型消不掉

▲你也有讓雙眼無神、氣色大扣分的黑眼圈嗎?(示意圖公關提供)

圖、文/健談

眼周總是黑黑一圈,看起來不僅沒精神,還有點顯老,到底爲什麼會有黑眼圈呢?美麗爾醫機構陳美齡醫師表示,黑眼圈常見有色素沉澱、血管擴張與結構性黑眼圈這三大因素,亦有部分民衆可能混合多種狀況,因此若想改善黑眼圈的問題建議諮詢醫師瞭解成因對症治療效果較佳。

▲爲什麼會有黑眼圈?醫師透露4大成因。(圖/健談授權提供)

爲什麼會有黑眼圈?陳美齡醫師表示,黑眼圈主要可區分爲血管型、色素型、結構型與混合型四大類:

1.血管型:

眼周的皮膚較薄,僅約臉部皮膚的3至4分之一,但眼周部分又佈滿了微細血管,因此當眼周血管擴張或增生時,眼周的皮膚就容易透出暗暗沉沉的顏色,也就是黑眼圈。陳美齡醫師表示,常見像是有過敏體質者、經常熬夜、用眼過度、疲勞壓力大等都可能會導致眼周血液循環不良、靜脈血管擴張而加重黑眼圈的問題。

2.色素型:

主要是因爲黑色素沉澱導致眼周黑黑一圈的狀態,包括經常在外曝曬、常揉眼睛等都會增加黑色素沉澱,此外,部分民衆也有先天性眼皮顏色較深的狀況,都會看起來像是一圈熊貓眼,看起來比較沒精神的樣子

3.結構型:

類型的黑眼圈主要是因爲臉部結構問題在眼周附近形成陰影,看起來像是黑眼圈的樣子,陳美齡醫師列舉,像是眼窩凹陷、顴骨較高、有淚溝眼袋問題者都很容易因爲結構性問題造成眼周黑黑一圈的錯覺

4.混合型:

混合型黑眼圈就是結合了色素沉澱、血管擴張增生或結構性問題所形成黑眼圈,尤其臺灣過敏體質的比例偏高,再加上工作繁忙、長時間用眼,眼周就容易出現血管型的黑眼圈;此外,若經常揉眼睛、經常曝曬就會增加黑色素沉澱,因而形成混合型黑眼圈。

陳美齡醫師表示,市售不少訴求美白、改善黑眼圈的產品,但其實這類產品僅對色素型黑眼圈有效;因此想要改善黑眼圈,第一步就是要先了解成因,對症治療才能達到較佳的改善效果。

黑眼圈相關問題,建議諮詢「眼科皮膚科醫學美容

諮詢專家:美麗爾醫美機構陳美齡醫師本文經授權轉自: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