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醫師孃 菊子見證臺灣醫療史
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張明志近日出版《菊子:客家莊的醫師孃》,親自寫下母親嫁給學醫夫婿後、成爲受人景仰的醫師孃人生故事。(張明志提供)
臺灣光復初期,醫護人才與資源極度不足,全臺醫師不到200人,「無醫村」現象普遍。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張明志近日出版《菊子:客家莊的醫師孃》,描繪母親在1960年代的「無醫村」中幫忙照顧病患,有醫無類、體恤貧弱,成爲人人景仰的醫生娘。
張明志的母親菊子出生於屏東客家地區的優渥家庭,日據時代留學日本修習家政,習得服裝設計、烹飪與插花等一身好本事,不巧在求學期間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戰,返臺途中驚險與高千穗丸船難擦身而過,幸運回到故鄉從事教育工作,幾年後嫁給英挺帥氣、學醫又會寫詩的屏東客家夫婿,從此開啓醫生孃的新人生。
張明志在書中描述,當時醫護人才與資源極度不足,大部分是學徒,在醫生指導下執行醫療行爲,因此培養了不少藥劑生和外科助手。嫁醫學醫的菊子,也在先生決定返鄉服務鄉親時,扮演起醫療行政、打針包藥、手術縫合、傷口包紮護理的多重助手角色。
「我何其幸運有一位不平凡的母親!」張明志說,母親走過烽火動盪和臺灣經濟起飛的時代,見證了農業社會「無醫村」到現代全民健保的臺灣醫療進展史,但在夫婿遭遇嚴重車禍往生後,生活驟失重心,幸而慢慢調適,逐漸走出傷痛,晚年生活由絢爛迴歸平靜,並於罹患癌症後體悟人生,在追尋真理的路途中有兒子陪伴,結束精彩又波折的一生。
張明志着有《隨時放得下的功課》、《許自己一個尊嚴的安寧》等多本醫療相關書籍,《菊子:客家莊的醫師孃》是他的第十本著作,也是他首度嘗試寫自己家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