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抓就不必守法! 7成民衆:臺灣人公德心「說的多、做的少」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發表「國人公民素養民意調查結果。(圖/記者崔至雲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29日)發表「國人的公民素養民意調查」結果,調查顯示,有45.4%的受訪民衆認爲,國人的公德心表現和美國日本、歐盟等先進國家不相上下;但也有35.9%認爲,相較於先進國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另外,超過七成的受訪民衆指出,國人在公德心的表現,「說的多,做的少」。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指出,國人對臺灣實施民主、直選總統國會議員,被世界公認爲一個真正民主、自由的國家,都深深引以爲傲,但是仍有不少人憂心,國人似乎還未完全具備充分的現代社會公民素養,例如民主風度法治精神科學態度、職業觀念生活倫理及休閒習慣等,都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從教育的觀點來看,黃昆輝說明,「培養國人的公民素養」正是教育,尤其是國民教育的最主要目標之一,但臺灣的國民教育長期以來受到升學壓力、偏重智育因素影響,並未發揮應有的功能,也值得檢討。

黃昆輝說明,這次調查聚焦於國人的「公德心」。基金會強調,「公德心」展現國人的道德與民主素養,是維護國家社會和諧繁榮的基石。基金會後續將針對科學、媒體美學等構成公民素養的其他內涵,進行民調

調查重要發現,公民素養重在實踐,方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繁榮。然而,調查結果顯示,有77.0%的受訪民衆認爲國人在公德心的表現上,總是「說的多,做的少」,其中學歷高中/職及大專以上的受訪民衆,同意這項說法的比例都達八成。調查結果也指出,有66.5%的受訪民衆認爲,國人會守法大多數是因爲不守法將會被罰或被抓。

此外,交叉分析也顯示,同意國人公德心表現比先進國家不佳的受訪民衆:認爲國人在公德心表現上總是「說的多,做的少」的心態,或者認爲國人多數抱持「若不會被罰或被抓,就不必守法」的心態,兩者的比例皆超過七成五以上,這指出國人在公德心表現的自發性自律性仍需提升。

另外,也發現,國人「公德心」表現不佳的原因,受訪民衆指出是「家庭教育功能不彰」的比例最高,其次依序爲「媒體傳播誤導」、「學校教育不重視」、「公衆人物不良示範」。調查結果顯示,民衆認爲公德心的培養首要仰賴家庭教育,需從平常生活中就時時關注與實踐,讓公德心的表現自然而然、習以爲常。

該民意調查的時間爲今年6月11日至16日。有效樣本數爲1,069人,在信賴水準95%時的抽樣誤差最大值爲正負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