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第一塊棉田在哪裡誕生?

新疆兵團棉花種植已有74年的發展歷史,是全國最重要的優質棉生產基地。但是,新一代兵團職工羣衆是否知道,兵團第一塊棉田在哪裡誕生?

據一三六團史志記載,1950年,種植兵團第一塊棉田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原二十二兵團二十五師七十四團衛生隊勤雜班的幾個小戰士,地點就是第八師一三六團。

1950年春季,一三六團的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二兵團九軍二十五師七十四團開赴新疆兵團小拐墾區從事生產建設。

據介紹,小拐墾區位於瑪納斯河下游,準噶爾盆地西側,地處北緯45°-46°之間,無霜期僅146-156天,部隊進駐小拐墾區時,準噶爾盆地一直沒有種植棉花的歷史。

部隊達到墾區後,團領導找來十幾斤棉種,交給團部衛生隊勤雜班的戰士試種。戰士們知道,這十幾斤棉種來之不易,他們在家鄉也沒有種植過棉花的經驗,他們把棉种放在牀上一粒一粒的挑選。

4月中旬,戰士們在衛生隊駐地旁邊,選了一塊地勢較高,但是能夠澆上水的沙包地,剷除蘆葦草根開出了二三畝荒地試種棉花。十多天過去了,戰士們驚喜的發現,嫩綠的棉苗破土而出,小拐墾區第一塊棉田誕生了。棉苗出土了,戰士們欣喜若狂,堅定了信心,他們更加精細管理呵護着這塊棉花試驗田。

戰士們在種植過程中,採用了“滿天星棉花種植法”。棉花種植前,爲了保證出苗率,他們經過協商討論,採取了“深淺結合撒播”的辦法。即在開出的荒地上由西向東挖出小坑,由東向西撒下種子,然後用耱子把地耱平,十多天後,溫度適宜時棉花就出土了。當年秋季,在戰士們的精心管理下,兵團第一塊棉田棉花獲得了較好的收成,二三畝棉田收穫的棉花裝了滿滿一地窩子。

兵團第一塊棉花試種成功後,爲新疆、兵團大面積推廣種植棉花積累了經驗。當年,棉花豐收的景象被拍成電影在全國播放,一三六團也被譽爲“兵團種棉花、小拐第一家”的美稱。

現如今,隨着兵團70年飛速發展,棉花種植在新疆、在兵團已經全面推廣種植。棉花種植也從最早的陸地撒播、單行、雙行,發展到現在的地膜一膜三管種植模式。灌溉方式也從原來的人工河水澆灌,到現在的節水滴灌。棉花種植實現了從導航播種、自動化節水滴灌、飛機打藥到秋季採棉機採收,全程農業機械化作業,徹底結束了繁重的人工拾花體力勞動,實現了幾十年兵團人機械化採收的夢想。籽棉畝產也由原來的100餘公斤達到了現在的500餘公斤,單產、總產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棉花種植已經成爲兵團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兵團也成爲全國最重要的優質棉種植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