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相漲價、經營者跑路?給預付卡消費加道“安全閥”!

辦理預付卡後服務變差、變相漲價、經營者跑路……預付卡糾紛屢見不鮮,健身行業更是重災區之一。通過大數據法律監督,近日,上海市普陀區檢察院推動建立了預付式消費數據共享及預警機制,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根據《上海市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體育健身行業經營者發行預付消費卡,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單用途卡業務處理系統,並在監管平臺進行信息登記。上海市建設的單用途預付消費卡協同監管服務平臺(下稱“監管平臺”)就是專門用來歸集經營者單用途卡發行、兌付、預收資金等信息的。

“我們對法院訴訟數據和市場監管局收到的投訴數據進行比對後發現,4年來,普陀區涉及體育健身行業的預付卡糾紛有500餘起,涉訴企業絕大多數沒有在監管平臺進行預付卡信息登記。”普陀區檢察院檢察官錢新波介紹,這意味着相關監管部門和消費者無法第一時間掌握未備案的體育健身機構的預付卡基本信息,一旦經營者關門歇業,消費者在遭受財產損失時維權困難。

今年6月,普陀區檢察院向相關監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其督促未按照規定進行預付卡信息登記的健身機構經營者限期整改,對經督促仍未按照規定履行的,移送相關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處。8月底,相關監管部門回函表示,已建立本區監管名錄庫,並對轄區140餘家健身企業進行政策宣講。

此外,該院在辦案中發現,監管平臺的信息登記工作主要通過勸導、約談等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企業的自覺性。對此,今年9月,普陀區檢察院在區委政法委牽頭下,會同區商務委、法院、人社局、市場監管局等單位推動建立普陀區預付式消費數據共享及預警機制。根據該機制,屬地街鎮每月開展一次全覆蓋排查,形成並更新轄區預付式消費企業清單,由區商務委整合數據信息,比對企業員工工資發放情況、預付式消費糾紛涉訴數據和消費者投訴信息,及時將問題線索、矛盾糾紛等苗頭性隱患反饋至司法機關,同時組織開展多部門研判分析,及時發出風險預警,防止形成現實危害。

(檢察日報 潘志凡 姚彥靜)